wpe指的是网络封包编辑器,这是一个软件,功能十分强大,这个软件有点类似于外挂,帮助玩家进行第三方的游戏作弊,实现轻松打怪。
在大多数编程工具中,winsock已经封装成一个控件,成为网络编程的控件,这是非常方便的,利用这个控件,编程工具就可以编写外挂工具。
wpe所要改的,并不是游戏里面的数值,而是修改信息的封包,就是如果游戏中的角色卖了一个五百块钱的东西,这个游戏可以将其改成五万元的东西,或者将游戏角色中得到了10块钱的东西,改成了得到了10000元的东西。
wpe这个软件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对创作进行录像,使用方法就是“事件-保存过程”和“事件-打开过程”。
wpe算是一个古老的加密方式,很容易破解,现在的wap2虽然有漏洞,但是一般用户是搞不定的,而wep的密码则能很快算出来,所以家里在使用无线网络加密的时候,最好是使用wap2加密。
古代银行对汇票的加密手段其实多种多样,甚至有一些是我们沿用至今的。给汇票添加各种加密方式,是古代银行的常规操作。其主要的加密方式有两票合一,水印,印章,密押等等手段。
古代商人交易之中多使用铜钱金银,虽说有一阵子使用过纸币,但却因各种原因未曾流行。实体货币的局限性在于面临大额交易之时携带不便,大宗交易之时所使用的铜钱金银,甚至可以用车来计数。可是在古代银行却有汇票飞钱这一神器,能够方便商人穿行于各地之间,不必携带巨量钱币金银,保证了安全的同时增加了便捷性。那么对于当时落后的技术而言,这些汇票飞钱其实含有相当的防伪技术,以保证其财富安全。两票合一;在唐朝中期,各地商人之间出现了一种名叫飞钱的商业信物,让商人得以轻装穿行四方。当时各地方政府均在京城设有办事处,对办事处的名字就叫做进奏院。各地商人在长安交易之后,钱财不易携带,便将钱存入自家所在进奏院,得一票券。这张票券一分为二,一张商人携带而另一张则经由官方渠道送回家乡所在相关部门。当商人到达家乡之后,出示一半票券,于另一半合二为一,确认无误后方可兑换银钱。当然也可以使用信物与票券合一的方式,更能增加安全性。水印;是的,你没有看错,是水印技术。早在300年前,山西晋商便使用当时最先进的印刷技术,将特定的文字或图案印在汇票上。平时不显,只在透光或特定的角度之下才能发现图案。而且当时汇票所使用的纸张也是特制纸张,字体也是统一使用专人笔法。
印章;在汇票之上,我们经常能发现各式各样的印章。这些印章作用各不相同,而且每一个印章都是由专人保管。甚至连盖章的位置都有极其严格的规定,如有出错必定是无法取出汇票钱财。而且这印章也多是和技术高超的雕刻人员雕刻,在些许细微的地方都做有防伪标志,甚至会出现刻意雕错来增加仿制的难度。
密押;在古代汇票之上,不会明明白白的给你写清楚你存了多少钱,然后取钱日期是多少。票号出具汇票之时,会使用密码文字来标识。当你拿到手中之时,你会发现汇票之上是极不相干的一串汉字。而这些汉字就被称为密押,如何解读密码以及密码使用规律,只有票号掌柜和账房先生才知晓。甚至这些密押都会在一定时间之内,不定期不定时的无规律更改,最大程度上保证安全,杜绝隐患。
本文只是概述几种简单的传统加密算法,没有DES,没有RSA,没有想象中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东。。。但是都是很传统很经典的一些算法
首先,提到加密,比如加密一段文字,让其不可读,一般人首先会想到的是将其中的各个字符用其他一些特定的字符代替,比如,讲所有的A用C来表示,所有的C用E表示等等…其中早的代替算法就是由Julius Caesar发明的Caesar,它是用字母表中每个字母的之后的第三个字母来代替其本身的(C=E(3,p)=(p+3) mod 26),但是,这种加密方式,很容易可以用穷举算法来破解,毕竟只有25种可能的情况..
为了改进上诉算法,增加其破解的难度,我们不用简单的有序的替代方式,我们让替代无序化,用其中字母表的一个置换(置换:有限元素的集合S的置换就是S的所有元素的有序排列,且每个元素就出现一次,如S={a,b}其置换就只有两种:ab,ba),这样的话,就有26!种方式,大大的增加了破解的难度,但是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虽然26!很多,但是语言本身有一定的特性,每个字母在语言中出现的相对频率可以统计出来的,这样子,只要密文有了一定数量,就可以从统计学的角度,得到准确的字母匹配了。
上面的算法我们称之为单表代替,其实单表代替密码之所以较容易被攻破,因为它带有原始字母使用频率的一些统计学特征。有两种主要的方法可以减少代替密码里明文结构在密文中的残留度,一种是对明文中的多个字母一起加密,另一种是采用多表代替密码。
先说多字母代替吧,最著名的就是playfair密码,它把明文中的双字母音节作为一个单元并将其转换成密文的双字母音节,它是一个基于由密钥词构成的5*5的字母矩阵中的,一个例子,如密钥为monarchy,将其从左往右从上往下填入后,将剩余的字母依次填入剩下的空格,其中I/J填入同一个空格:
对明文加密规则如下:
1 若p1 p2在同一行,对应密文c1 c2分别是紧靠p1 p2 右端的字母。其中第一列被看做是最后一列的右方。
2 若p1 p2在同一列,对应密文c1 c2分别是紧靠p1 p2 下方的字母。其中第一行被看做是最后一行的下方。
3 若p1 p2不在同一行,不在同一列,则c1 c2是由p1 p2确定的矩形的其他两角的字母,并且c1和p1, c2和p2同行。
4 若p1 p2相同,则插入一个事先约定的字母,比如Q 。
5 若明文字母数为奇数时,则在明文的末端添加某个事先约定的字母作为填充。
虽然相对简单加密,安全性有所提高,但是还是保留了明文语言的大部分结构特征,依旧可以破解出来,另一个有意思的多表代替密码是Hill密码,由数学家Lester Hill提出来的,其实就是利用了线性代数中的可逆矩阵,一个矩阵乘以它的逆矩阵得到单位矩阵,那么假设我们对密文每m个字母进行加密,那么将这m个字母在字母表中的序号写成矩阵形式设为P(如abc,[1,2,3]),密钥就是一个m阶的矩阵K,则C=P*K mod26,,解密的时候只要将密文乘上K的逆矩阵模26就可以了。该方法大大的增加了安全性。
恺撒密码表是一种代换密码。据说凯撒是率先使用加密函的古代将领之一,因此这种加密方法被称为恺撒密码。凯撒密码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对称加密体制,在古罗马的时候都已经很流行,他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把字母移动一定的位数来实现加密和解密。明文中的所有字母都在字母表上向后(或向前)按照一个固定数目进行偏移后被替换成密文。
在密码学中,凯撒密码(或称恺撒加密、恺撒变换、变换加密)是一种最简单且最广为人知的加密技术。它是一种替换加密的技术。这个加密方法是以恺撒的名字命名的,当年恺撒曾用此方法与其将军们进行联系。
恺撒密码通常被作为其他更复杂的加密方法中的一个步骤,例如维吉尼亚密码。恺撒密码还在现代的ROT13系统中被应用。但是和所有的利用字母表进行替换的加密技术一样,恺撒密码非常容易被破解,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无法保证通信安全。
古罗马随笔作家修托尼厄斯在他的作品中披露,凯撒常用一种“密表”给他的朋友写信。这里所说的密表,在密码学上称为“凯撒密表”。用现代的眼光看,凯撒密表是一种相当简单的加密变换,就是把明文中的每一个字母用它在字母表上位置后面的第三个字母代替。古罗马文字就是现在所称的拉丁文,其字母就是我们从英语中熟知的那26个拉丁字母。
古典加密算法:置换密码
置换密码算法的原理是不改变明文字符,只将字符在明文中的排列顺序改变,从而实现明文信息的加密。置换密码有时又称为换位密码。
矩阵换位法是实现置换密码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将明文中的字母按照给的顺序安排在一个矩阵中,然后用根据密钥提供的顺序重新组合矩阵中字母,从而形成密文。例如,明文为attack
begins
at
five,密钥为cipher,将明文按照每行6列的形式排在矩阵中,形成如下形式:
a
t
t
a
c
k
b
e
g
i
n
s
a
t
f
i
v
e
根据密钥cipher中各字母在字母表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给定一个置换:
1
2
3
4
5
6
f
=
1
4
5
3
2
6
根据上面的置换,将原有矩阵中的字母按照第1列,第4列,第5列,第3列,第2列,第6列的顺序排列,则有下面形式:
a
a
c
t
t
k
b
i
n
g
e
s
a
i
v
f
t
e
从而得到密文:aacttkbingesaivfte
说到古代的机密文件其实还是很有玄机的,大家也知道的现在的加密技术真的太多太多了,但是在古代,机密文件什么的无非就是放在一些处理比较严谨的地方藏起来的,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以为的,那么这个古代机密文件到底是如何加密的呢?其实古人的智慧早已经领先我们很多多了,下面一起分析看看具体的情况吧!
中国古代方面,周代兵书《六韬》就有《阴符》与《阴书》两篇,其原文如下:
太公曰:主与将,有阴符,凡八等。有大胜克敌之符,长一尺。破军擒将之符,长九寸。降城得邑之符,长八寸。却敌报远之符,长七寸。警众坚守之符,长六寸。请粮益兵之符,长五寸。败军亡将之符,长四寸。失利亡士之符,长三寸。诸奉使行符,稽留,若符事闻,泄告者,皆诛之。八符者,主将秘闻,所以阴通言语,不泄中外相知之术。敌虽圣智,莫之能识。
这大致是以一种象征符号形象传递密文的做法。
公曰:诸有阴事大虑,当用书,不用符。主以书遗将,将以书问主。书皆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再离者,分书为三部。三发而一知者,言三人,人操一分,相参而不相知情也。此谓阴书。敌虽圣智,莫之能识。
这大致是一种将明文打乱顺序分割的加密方法。
而在宋代兵书《武经总要》里,将阴符略作了改进,这个不必详谈,值得一提的是“字验”这种加密方式:
预先约定40 种不同的军情,然后用一首含有40个不同字的诗,令其中每一个字对应一种军情。传送军情时,写一封普通的书信或文件,在其中的关键字旁加印记。将军们收到信后,找出其中加印记的关键字,然后根据约定的40字诗来查出该字所告知的情况,还可以在这些字上再加印记,以表示对有关情况的处理,并令军使带回。这大致上就是现在翻阅密码本编译密文消息的雏形了。
另外,还有使用“矾书”这种隐写术来隐藏消息的办法。矾书就是用明矾水写的书信。当水干后,纸上毫无字迹,把纸弄湿后,字迹即可重新显现。在西方世界里,也有使用牛奶或者羊奶书写信息,待干掉以后再用高温烘烤使之重新显现字迹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