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构图系列的第3篇,再说说最经典的三分法,具体其实在之前的文章有介绍过。感兴趣可以回去看看:
「构图」三分法--初学者的难题
好了,下面开始正题:
拍摄照片最流行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三分法则”。 虽然这种构图规则经常被摄影师使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准确地理解它是什么,或者它什么时候起作用。 本文介绍了三分法,并解释什么时候用它来构图(或不构图)。 请记住,这个规则是给初学者和那些觉得构图很难的人的一个建议,但绝对不是拍出好照片的唯一方法。
三分法是一种偏离中心的构图方式,照片的重要元素沿着3x3的网格排列,网格平均地将图像分成9个部分。 对于许多摄影师来说,这种构图方式是赋予照片结构并使其更具吸引力的基本方式。 根据三分法则,摄影师在他们的照片中设想出四条直线,这也创造了四个交叉点。 看看下面的插图:
框架中的重要元素应该放在这些线的交点上,如上图所示。 或者,当拍摄由直线组成的像树或地平线这样的物体时,三分法则建议将它们沿着四条直线中的一条放置。 看看下面这张照片:
正如你所看到的,地平线和主要主体都沿着这个网格排列:
你可以在任何类型的摄影中应用三分法则。 在下面的肖像例子中,拍摄对象的眼睛位于照片上方三分之二的位置,她的鼻子也依照三分法则对齐:
那么,什么时候应该使用三分法呢? 这条规则的基本价值在于提醒自己,偏离中心的构图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大多数时候,新手摄影师会默认地把他们的主题放在中心,形成中心构图。 虽然中心构图是一种非常有力的照片构图方式,但是对每张照片使用中心构图可能会很无聊单调。 如果你发现你正在这样做,你可以使用三分法则增加更多的趣味和多样性。
要使用三分法则,首先想象一个3x3的网格(相机或手机可以开启显示网格的设置) ,并把你的主题沿着这些线和交叉点。你可能会发现你更喜欢这种构图,而不是把你的主体放在中心。
所以,如果你正在努力学习构图,你可能会发现三分法是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使你的照片更好看。
三分法的最大问题在于它本身不会改变,即使你的拍摄对象改变了。 它根本没有考虑到你所拍摄的内容。 例如,在某些场景中,为了遵守三分法则,你可能会妥协你的构图,排除重要元素。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千篇一律的组合。
三分法的整体思想是,它引导初学者去使用偏离中心的构图。 不过,这可能会让你以为你的拍摄对象总是(或经常)需要沿着3x3网格的线条和交叉点放置,这才是成功的构图。
实际上,任何类型的非中心构图——不仅仅是三分法——都有其特有的效果。 试着将你的主题稍微偏离中心,或者甚至在极端的角落。 有时,场景本身会决定哪种构图最适合你的照片。 在下面的图片中,你可以看到有意将主体放置在画面边缘,以便用负空间构图传达一种孤立感:
在拍摄这张照片时,我希望它能够有些引人注目和出人意料。 如果我用三分法来演绎,它就不会传达那种情感信息。
与此同时,不要低估中心构图。 虽然如果你过度使用它,它可能会很无聊,但它也可以是最强大的构图方式。很多情况也适用使用中心构图,特别是如果场景中有一个单一的、强烈的主题:
三分法当然值得摸索学习,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开始学习摄影构图的人来说。 但是,随着你的进步,你会开始意识到好的构图不是要遵守严格的规则,而是要根据每张照片的特点进行构图。 不同的构图在不同的情况下都是最理想的。 虽然三分法对于某些照片来说很管用,但这并不是捕捉一张好照片的唯一方法。 事实上,任何类型的构图都可以是美的,如果你从未超越三分法则,你会失去许多捕捉美的机会。
"三分法":根据文学作品建构审美意象的不同方式,把文学体裁分为三大类。即: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四分法":根据文学作品在意象建构、体裁结构、语言运用、表现方法等方面的不同,有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
“三分法”根据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不同方法来分类,抓住了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的一些重要的基本特点,具有相当强的概括力。但是,它仅仅从叙事的、抒情的、戏剧的这三个不同的方面来分类,忽视了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体制、结构、语言等其他方面的特点,因而把一些基本特点相同的、本来应同属一类的文学体裁,分割开来了。例如,把诗歌中的行情诗和叙事诗,散文中的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生硬地割裂开来,分别归人两类。这样做的结果,抒情诗和叙事诗、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的共同特点,反而易于被忽视。
“四分法”的长处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点:一、划分时不但注意到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而且也注意到体制上的差别,比较符合我国的传统习惯。在定名上比“三分法”具体,容易掌握,容易把它的名称同它的特点联系起来。二、小说这种体裁从产生以后,发展很快,特别是近代以来,它在文学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把它独立划分为一大类,符合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三、散文是一种很灵活的体裁,在我国文学发展历史中,有着光辉的传统和丰富的遗产。从先秦以来到“五四”以后,散文领域中出现了很多优秀名篇,产生了很多伟大作家,把散文列为独立的一类,既符合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批判地继承我国文学的优秀传统,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因此,在本书中,我们采用了“四分法”。
三分构图法的特点和作用如下:
三分法构图是指把画面横分三分,每一分中心都可放置主体形态,这种构图适宜多形态平行焦点的主体。
三分法,有时也称作井字构图法,是一种在摄影、绘画、设计等艺术中经常使用的构图手段。在这种方法中,摄影师需要将场景用两条竖线和两条横线分割,就如同是书写中文的“井”字。这样就可以得到4个交叉点,然后再将需要表现的重点放置在4个交叉点中的一个即可。
三分构图法的运用:
三分法在风景摄影中很常见,无论是城市景观还是自然景观,只要有地平线都可以运用这个构图技巧。这要取决于摄影师想要表现天空美景还是地上的美景,例如站在高处向下拍摄时,为了表现地上或海上的美景,就将地平线或海平面安排在上面的横线。
如果下午的夕阳很漂亮,就将地平线安排在下面的这条线。在天空的美景时,就将地平线放在下面的这条线,可以更好的表现云层美景。如果是拍摄水面上的船,则可以根据情况考虑放在上面还是下面,这与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在用三分法构图时,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表现的内容,哪一部分就占画面比例大一些,这样就很判断如何安排地平线的位置。
三分法不是完美的构图,如果在今后只按照这一种构图来拍摄,就会在画面中造成大量的负空间,构图是可以互相结合互相搭配使用的,例如在使用三角构图、对称构图时使用三分法,这样画面看起来就非常的饱满。
九宫格构图:是用四条线把画面分成九个小块。这四条线的交点是线条的黄金分割点。
三分法:即把画面横竖都分成三等份。
九宫格构图法
是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人们发现在九宫格的4条线交汇的4个点是人们的视觉最敏感的地方,在国外的摄影理论里把这4个点称为“趣味中心”。顾名思义,被反复证明的是当被摄主体处于或发布在这4个点附近最容易得到“眼球”
三分法构图
是指把画面横分三分,每一分中心都可放置主体形态,这种构图适宜多形态平行焦点的主体。也可表现大空间,小对象,也可反相选择。这种画面构图,表现鲜明,构图简练。可用于近景等不同景别。
通过取景器观察景物时,不妨想象着把画面划分成三等分。线条交叉处就是安排趣味中心和其它次要景物的地方。当然这条规则是可以灵活运用的,趣味中心不一定要正好在交叉点上,但大体得在那一带。画面右端那些交叉点通常被认为是最强烈的;当然,左边三分之一处有时也用来安排趣味中心,这要根据画面怎样平衡而定。三分法对横画幅和竖画幅都适用。按照三分法安排主体和陪体,照片就会显得紧凑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