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简称“文体”。常见的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小说剧、寓言等。
你问的是表达方式吧,表达方式是指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主要有五种:
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现代文学体裁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小说、诗歌、戏剧、剧小说、散文。
1、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按篇幅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微型小说)。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
2、诗歌
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其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3、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或称之为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戏曲、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4、剧小说
剧小说,它结合了小说的自由叙述和剧本的排布严谨,两者的结合,长短互补,使得该文学体裁的内容,既自由度高,又剧情严谨简便明了。
具有庞大的世界观,可推广出一系列的作品,作正传(时间逻辑的正向),也可作别传(时间逻辑的反向、个别角色传记、几集剧情的衍生等等),都可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动漫、游戏等,正体现了21世纪之后,文学市场的IP价值。
5、散文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扩展资料:
古代文学载体共有15种,分别如下:
1、赋
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2、骈文
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
3、原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4、辩
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5、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6、论
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
7、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8、序
序也作“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9、赠序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10、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11、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
12、杂记
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
13、游记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14、传奇
描述情节奇特、神奇的故事。
15、民间故事
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经过很多人不断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学形式民间故事常有神话式的幻想情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学体裁
人种或种族是根据能遗传的体质特征而区分的,主要是根据皮肤的颜色,头发的形状和颜色,眼、鼻、唇的形状等等来划分的,如黄种、白种、黑种等。
人种(或种族)与民族有着不同的含义,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经常发生混淆。民族与种族不同。民族不是根据体质特征来区分的,而是根据语言、生活的地域、经济生活等的共同特征而划分的。民族就是由具有这些共同特征在历史上组成的人们共同体,而种族则是具有区别于其他人群的共同的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群。因而一个种族可以包括一个或几个民族,例如黄种包括东亚许多国家的许多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0多个兄弟民族组成;种族主要是黄种,但有的民族如维吾尔族混有白种的血统。
因为人种是根据体质上某些能遗传的性状而划分的人群,所以人类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的各种性状,全都一方面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因此世界上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基因频率,从而产生了人种的差别。所谓人种,就是一个物种内的小的分类,表明这一群体与同一物种内的其他群体有着不同的基因频率的组合。
各人种之间可以互相婚配,产生有繁殖能力的后代。所以各人种不是不同的物种。世界各人种都属于同一个物种——智人种。
早在1775年,德国的布鲁门巴赫,就根据肤色、发形等体质特征把全世界的人划分为5个人种,即白种、黄种、黑种、红种和棕种。两百多年来,许多人利用各种体质性状以及生理特征等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从最少的两分法到最多的五六十种的分法(库恩,1976年)。
人种最通常的分法是三分法和四分法。三分法是蒙古人种(又称黄种或亚美人种)、高加索人种(又称白种或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人种(又称黑种或赤道人种)。四分法则把澳大利亚人种(又称棕种)从黑种中分出来,与三大人种并列。
人种是指群体而不是指个体而言的。每一人种都有一系列体质性状作为其特征。然而从个体来说,几乎没有一个个体是完全符合于所有的体质特征的,也从来没有真正的“纯种”。人种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持续变化之中。
人种是根据居住的地区而划分的,即所谓地理人种。可是人类的居住地在不断地变化中,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变动越来越大,所以人种一般是以公元1600年前的状态为依据的。
有些体质性状,虽然其基因的分析现在还不清楚,然而也有助于地理人群的划分,如头发的颜色和形状、鼻子的形状、唇的厚度等等。它们出现的频率在某些人群中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虽然现在还不完全知道它们是如何出现的,但还是可以作为人种的特征。
"三分法":根据文学作品建构审美意象的不同方式,把文学体裁分为三大类。即: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四分法":根据文学作品在意象建构、体裁结构、语言运用、表现方法等方面的不同,有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
“三分法”根据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不同方法来分类,抓住了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的一些重要的基本特点,具有相当强的概括力。但是,它仅仅从叙事的、抒情的、戏剧的这三个不同的方面来分类,忽视了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体制、结构、语言等其他方面的特点,因而把一些基本特点相同的、本来应同属一类的文学体裁,分割开来了。例如,把诗歌中的行情诗和叙事诗,散文中的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生硬地割裂开来,分别归人两类。这样做的结果,抒情诗和叙事诗、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的共同特点,反而易于被忽视。
“四分法”的长处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点:一、划分时不但注意到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而且也注意到体制上的差别,比较符合我国的传统习惯。在定名上比“三分法”具体,容易掌握,容易把它的名称同它的特点联系起来。二、小说这种体裁从产生以后,发展很快,特别是近代以来,它在文学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把它独立划分为一大类,符合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三、散文是一种很灵活的体裁,在我国文学发展历史中,有着光辉的传统和丰富的遗产。从先秦以来到“五四”以后,散文领域中出现了很多优秀名篇,产生了很多伟大作家,把散文列为独立的一类,既符合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批判地继承我国文学的优秀传统,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因此,在本书中,我们采用了“四分法”。
; 很多人健身除了想练出好看的肌肉和身体曲线,更多地还是为了减肥减脂。健身的方法如果不对,是会影响健身效果的。健身也是需要长期坚持,不能速成,那么健身每次练几个部位比较好呢?
健身每次练几个部位
对于大众健身而言,大的原则是:每次练习1~2个部位,而且优先训练薄弱部位。
对于健身大众而言,身体的部位不必划分过于精细,大致分为上肢、下肢、背、腹、胸几个大块即可。而专业健身运动员训练时,往往会精确到某块儿肌肉的某一束,比如,三角肌中束。
如果一周可以锻炼5天,那每次一个部位即可;如果可以锻炼3天,那每次2个部位也行;但如果只能练1天,那就训练自己最薄弱的1~2个部位。通常来说,上肢细、肚子肥、背无力的情况都较为常见。具体练哪,还是要结合自身状况。
建议每周的训练次数不应少于3次,各部位循环训练。有条件请个教练就再好不过了。一次健身时千万不要训练过多部位。正所谓“伤十指不如断一只”,哪哪都练最后的结果就是哪哪都没练到。
健身每天练一个部位还是全身
根据训练部位不同,健身训练可分为全身性训练和局部训练两种,而局部训练根据所分部位的数量不同,又有四种训练方法。
全身训练
全身性训练具有高效燃脂的特点,但塑形效果有限,比较适合没有多少时间健身(一周一练)或仅需要减肥的人。当然,全身性训练一周多练也没问题,两次训练的间隔时间应至少为2天,以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全身性训练应采用小重量、短间歇、高密度的训练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心肺功能、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燃脂效果也更好。
全身性训练能有效提高机体乳酸耐受度,增强肌耐力的效果也更好。
二分法,上下身分开训练
适合一周两练,当然也可一周多练,两次训练的间隔时间为1~2天。为提高训练效果,可将上半身的胸、背肌群和下半身大腿前后侧的肌群组成超级组训练。这不仅可以使用更大的训练重量,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肌肉的稳定性。
三分法,胸+背+臀腿
三分法以大肌群训练为主,可分为胸、背、臀腿三部分,属于最经典的部位划分。对于中高阶训练者来说,还可将大肌肉群与小肌肉群搭配训练,比如胸+肱三头肌,背+肱二头肌,臀腿和肩部一起训练等。
四分法和五分法
四分发和五分法,就是在三分法的基础上进行更精细的划分。比如,胸+背+臀腿+肩臂(四分法),胸+背+臀腿+肩+臂(五分法)。在大肌群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中小肌群训练,有助于更好地塑造肩部及手臂肌肉线条。
腰腹部训练
腰腹部力量是核心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在臀、腿等其它部位的训练中就可以得到强化,所以可不必专门训练。当然,对于希望快速练出腰腹部肌肉线条的人来说,也可将腰腹部肌群单独放在一天训练。
健身能延缓衰老吗
适量运动有助于延缓衰老。
正常且合理的健身,能够加快人体新陈代谢,紧实肌肉,让皮肤有弹性,使得身体各项机能长期保持一个健康良好的状态,减缓身体的衰退。
运动健身对肌肉和骨胳有着良好的作用。经常运动可增强骨弹性和韧性,延缓骨细胞老化,改善肌纤维的收缩性和传导性,延缓肌肉功能的衰退。
经常运动,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肌氧利用能力。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兴奋性、缩短反应的时间,改善大脑中枢的机能。此外,运动健身也能提高神经肌肉功能,使机体的平衡、协调和控制能力增强。还能预防前列腺炎与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