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数学要注意知识点公式的总结,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仅供大家参考。
平方根计算公式
根号内的数可以化成相同或相同则可以相加减,不同不能相加减。
如果根号里面的数相同就可以相加减,如果根号里面的数不相同就不可以相加减,能够化简到根号里面的数相同就可以相加减了。
举例如下:
(1)2√2+3√2=5√2(根号里面的数都是2,可以相加)
(2)2√3+3√2(根号里面的数一个是3,一个是2,不同不能相加)
(3)√5+√20=√5+2√5=3√5(根号内的数虽然不同,但是可以化成相同,可以相加)
(4)3√2-2√2=√2
(5)√20-√5=2√5-√5=√5
根号的乘除法:
√ab=√a·√b﹙a≥0b≥0﹚,如:√8=√4·√2=2√2
√a/b=√a÷√b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和差化积公式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解方程必背公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b-b+√(b2-4ac)/2a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a|≤a≤|a|
扇形面积公式是什么
扇形面积公式是S扇=(lR)/2(l为扇形弧长,R为半径)=(1/2)θR²(θ为以弧度表示的圆心角)。
设一扇形的半径为r,弧长为l,面积为S,则S=1/2lR,
若命扇形的顶角(扇形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扇形的顶角)为a,那么
S=π/360ar 2 ……(1)
S=π/400ar 2 ……(2)
S=1/2ar 2 ……(3)
其中(1)式适用于六十分制,(2)式适用于百分制,(3)式适用于径制(弧度制)。
勾股定理公式
基本公式
在平面上的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边长的平方加起来等于斜边长的平方。如果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分别是a和b,斜边长度是c,那么勾股定理的公式为a2+b2=c2。
完全公式
a=m,b=(m^2/k-k)/2,c=(m^2/k+k)/2①
其中m≥3
(1)当m确定为任意一个≥3的奇数时,k={1,m^2的所有小于m的因子}
(2)当m确定为任意一个≥4的偶数时,k={m^2/2的所有小于m的偶数因子}
常用公式
(1)(3,4,5),(6,8,10)……3n,4n,5n(n是正整数)。
(2)(5,12,13),(7,24,25),(9,40,41)……2n+1,2n^2+2n,2n^2+2n+1(n是正整数)。
(3)(8,15,17),(12,35,37)……2^2*(n+1),[2(n+1)]^2-1,[2(n+1)]^2+1(n是正整数)。
(4)m^2-n^2,2mn,m^2+n^2(m、n均是正整数,mn)。
初中生学习数学要注意知识点公式的总结,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了 初一到初三 数学公式,仅供大家参考。
初中数学定理大全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初中数学公式
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
那么(a+c+…+m)/(b+d+…+n)=a/b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h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以上就是初中网我为大家总结的初一到初三 数学 公式,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如下:
1、平方根计算公式:根号内的数可以化成相同或相同则可以相加减,不同不能相加减。如果根号里面的数相同就可以相加减,如果根号里面的数不相同就不可以相加减,能够化简到根号里面的数相同就可以相加减了。
根号的乘除法:√ab=√a·√b﹙a≥0b≥0﹚,√a/b=√a÷√b。
2、解方程必背公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
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
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
平行: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垂直: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作垂足。③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直平分线:垂直和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垂直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的一定是线段,不能是射线或直线,这根据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有关,再看后面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垂直平分线的时候,确定了2点后(关于画法,后面会讲)一定要把线段穿出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