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你了用摩斯密码表示为../-- .. ... .../-.-- ----- ..-
摩尔斯电码是一些电信号和划信号表示的。这些信号对应单词,需要查找一本代码表才能知道每个词对应的信号。用一个电键可以敲击出点、划以及中间的停顿。
所以我想你了用摩斯密码表示需要先翻译成英文,再根据字母与数字之间的对应来翻译为摩斯密码。
“我想你了”的英文翻译是“I miss you”。
“I miss you”用摩斯密码来发送应该是i/m i s s/y o u 。
对应点信号和划信号为../-- .. ... .../-.-- ----- ..-
扩展资料
摩斯密码表示方法:
有两种“符号”用来表示字符:点(.)和划(-),或叫“滴”(Dit)和“答”(Dah)。点的长度决定了发报的速度,并且被当作发报时间参考。
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用摩斯密码,可以这样说,用三行一段加三元,一圈加三方也能加两元,一清再加两点,一横再加三差一撇即可完成。
1871年,香港到上海的水路电报线敷设成功,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有线电报。
中国人自行架设、使用、管理的第一条有线电报在台湾。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去台湾(清代台湾隶属于福建)视事,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拟定了修建电报线路的方案,并派电报学堂学生苏汝灼、陈平国等专司其事。先由旗后(即今高雄)造至府城(即今台南)。负责工程的是武官沈国光。这条有线电报线路于1877年8月开工,同年10月11日完工,全线长95华里。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自己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主要用于军事、政务,设备使用摩尔斯人工收发报机,使用摩尔斯电码收发报文。
另,1881年,李鸿章在天津开办了天津电报总局,这是中国最早的电报局,当时李鸿章是直隶总督,他奏请清政府官方开办,总办是盛宣怀。清光绪九年(1883年),沪、浙、闽、粤电报干线建成。经营电报种类分为官报、公报、私报。也是使用摩尔斯电码,现在天津有相应的博物馆介绍。
莫尔斯电码是美国人莫尔斯于1844年发明的。
摩尔斯电码的历史
最早的摩尔斯电码是一些表示数字的点和划。数字对应单词,需要查找一本代码表才能知道每个词对应的数。用一个电键可以敲击出点、划以及中间的停顿。
虽然摩尔斯发明了电报,但他缺乏相关的专门技术。他与Alfred Vail签定了一个协议,让他帮自己制造更加实用的设备。Vail构思了一个方案,通过点、划和中间的停顿,可以让每个字符和标点符号彼此独立地发送出去。他们达成一致,同意把这种标识不同符号的方案放到摩尔斯的专利中。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美式摩尔斯电码,它被用来传送了世界上第一条电报。
这种代码可以用一种音调平稳时断时续的无线电信号来传送,通常被称做连续波(Continuous Wave),缩写为CW。它可以是电报电线里的电子脉冲,也可以是一种机械的或视觉的信号(比如闪光)。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能把书面字符用可变长度的信号表示的编码方式都可以称为摩尔斯电码。但现在这一术语只用来特指两种表示英语字母和符号的摩尔斯电码:美式摩尔斯电码被使用了在有线电报通信系统;今天还在使用的国际摩尔斯电码则只使用点和划(去掉了停顿)。
电报公司根据要发的信的长度收费。商业代码精心设计了五个字符组成一组的代码,做为一个单词发送。比如:BYOXO ("Are you trying to crawl out of it?";LIOUY ("Why do you not answer my question?",;AYYLU ("Not clearly coded, repeat more clearly."。这些五个字符的简语可以用摩尔斯电码单独发送。在网络用辞中,我们也会说一些最常用的摩尔斯商用代码。现在仍然在业余无线电中使用的有Q简语和Z简语:他们最初是为报务员之间交流通信质量、频率变更、电报编号等信息服务的。
1838年1月8日,Alfred Vail展示了一种使用点和划的电报码,这是摩尔斯电码前身。
作为一种信息编码标准,摩尔斯电码拥有其他编码方案无法超越的长久的生命。摩尔斯电码在海事通讯中被作为国际标准一直使用到1999年。1997年,当法国海军停止使用摩尔斯电码时,发送的最后一条消息是:“所有人注意,这是我们在永远沉寂之前最后的一声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