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者2摩斯密码在哪里,《使徒行者2》结局张家辉给古天乐的魔方,传递了什么重要信息?

2023-03-23 8:36:21 摩斯密码知识 思思

电影使徒行者2最后魔方什么意思呢?

井进贤对女儿的保护和爱。《使徒行者2》最后的魔方不是完全复原的魔方,而是中间留了一个红点的魔方,代表父亲能够一直可以保护孩子的意思。电影第一部中蓝博文在小时候就曾教他的父亲在魔方中间留个点。

《使徒行者2》讲述了一对童年时的兄弟意外失散,30年后因一桩罪案,曾经的兄弟再度相见,两人却已身处不同阵营。随着对罪案调查的深入,一个多年来隐于幕后的恐怖组织渐渐浮出水面。

魔方启动,兄弟重聚,亦敌亦友。一份暗网解锁的黑警信息作为导火索,警界由此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为保护证据,警界内部敌友难分,真假难测。两兄弟殊途重聚,无论彼此身份如何,割舍不掉的永远是兄弟情义。

扩展资料

《使徒行者2》演员表

1、古天乐饰演井进贤

1970年10月21日出生于中国香港,中国香港男演员、歌手。香港演艺人协会会长,1993年,古天乐签约TVB进入娱乐圈。

1995年,在武侠剧《神雕侠侣》中首次担任男主角,饰演亦正亦邪的杨过而成名。1999年,凭借刑侦剧《刑事侦缉档案4》获得TVB万千星辉颁奖典礼最喜爱男主角奖。

2、张家辉饰演程滔

1967年12月2日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中国香港男演员、导演。1989年在电影《壮志雄心》中出演少年警校学员,开始其演员生涯。1995年签约无线电视。1998年参演电影《赌侠1999》,获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2003年12月8日与关咏荷在澳大利亚结婚。

《使徒行者2》结局张家辉给古天乐的魔方,传递了什么重要信息?

由张家辉、古天乐、吴镇宇主演的《使徒行者2》在影片中设下了很多悬念,

结局之谜

张家辉饰演的程滔和古天乐饰演的井进贤最后活了下来,程滔给井进贤了一个奇怪的魔方,魔方最中间的色块颜色和周围的颜色都不同,程滔想传递什么信息给井进贤呢?

看过影片的小伙伴们因该知道井进贤也曾用同样的方式给程滔传递消息,由于当时情况紧急,井进贤用魔方“打印”出了四个摩尔斯电码,拼凑出了单词“WALL”,单词的中文意思就是墙壁。而程滔也成功在井进贤家里的墙壁上找到了“救我女儿”这个重要信息。

科普小讲堂:摩尔斯电码中只存在两种元素,“点和线”组成的摩尔斯码,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代表不同的英文字母。这一点像极了现代计算机中的“0和1”的关系,简简单单的01却可以组成我们现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世界。

从井进贤手上的魔方可以看出,他用魔方“打印”出了“点线线”,通过查找摩尔斯电码表,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代表的是“W”这个之母。

而在影片的结尾处,程滔给到井进贤的魔方,中间只有一个小点,这代表的是之母“E”。简简单单的一个E,又能代表什么意思呢?以E开头的单词太多太多,根本就无法联想到字母E能代表什么意思。

程滔的这个魔方一共有六个面,是不是每一面都代表一个单词呢?对此愚记君将这张图片的亮度提高,看一看其它面是否有其它的单词。结果调高亮度后发现,每一面都是最中间的色块颜色不同,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不可能代表摩尔斯码,因为没有"EEEEEE"这个单词。

2、井进贤用摩尔斯码传密,而程滔却没有采用摩尔斯码,可见他俩不在同一个频道。对于之前程滔用摩尔斯码解出“WALL”这单词,愚记君表示“呵呵”。

解密游戏通常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更何况是三大影帝拍的《使徒行者2》结尾之谜。由于两部《使徒行者》在剧情上没有任何联系,因此愚记君没有看第一部,才不小心掉入了这个解密游戏的坑。

谜底:保护

其实程滔最后拿出的魔方,上面代表的意义在第一部已经做出了解释,就是“保护”的意思。而第一部中的保护,代表的是父子情。

第二部中唯一出现的父子情是井进贤和他的女儿,虽然两部电影通过魔方的一个小色块对应上了,但传递的情感却显得非常的牵强。明明第二部主打的是兄弟情,为了烘托这段井进贤和程滔这对兄弟情,剧本中连爱情都没有参杂进去半分。

而在结尾又突然冒出来一个代表“保护”的父子情,无论怎么联系都非常的生硬,虽然说这是一个独立的剧情,但这里明显有蹭上一部作品口碑的嫌疑。

显然,如果程滔最后拿出来的魔方,能用摩尔斯电码像井进贤传递一段话,这样才照应了前半段的剧情,同时也升华了感情。更有意义的是,若能组成六个单词,让观众下来自己解密,无疑会更好。

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摩斯密码,是装高大上还是剧情需要?

首先我们在摩斯密码的认知上达成一个共识是,它并不是一个多么复杂高端的操作,相反这是一种极其务实而有效的信息传达方式。这种感觉就像是你在一个聚会上,想提醒一个朋友衣服拉链开了,但当众告诉TA又可能会让TA难堪,那么正确的方式是,你打开手机给TA发一条微信。

但摩斯密码的发明,其实最开始并不是为了秘密传达消息,而是更务实的为了解决“如何更快速的传达消息”。

它的发明人摩尔斯是一名美国画家。1825年的2月他正在纽约出差,不料他太太病重,家人在2月7号的时候写了一封信给他,他三天后收到的时候,太太已经去世了。

当时已经19世纪了,信息竟然跑得还没有一匹马快。这种无力的悲痛促使他后来在“电磁信号可以实现超长距离传输”的特性中受到启发,最终发明了电报和摩斯密码。

摩斯密码的发明过程也很有趣,最开始他的方案是,发送一个数字,用点击和停顿来区别。

比如:“·· ···· ····”表示244,然后每个英语单词都对应着一个数字。

为此,莫尔斯的助手阿尔弗雷德·韦尔还研发出了一种杠杆电键。也就是我们常常在二战片里面看到的用来发电码的按键。这种杠杆电键就可以用来实现“开”和“关”的操作,也就是电脉冲的传播。

像《使徒行者2》出现的摩斯密码,是装逼还是剧情需要?

但后来摩尔斯发现这种电报传输成本很高。也就是说,每一次“开”和“关”都是钱,而且电线还很昂贵。而现在这样的编码系统实在是效率太低了,因为十分复杂,所以电报员就需要每一次都进行查表,这无形中又提高了人力成本。

于是他们想到了直接对字母进行编码的方案,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摩斯密码:

点信号“·”:开关短时间闭合,听起来更像是短音的“滴”;

长信号“-”:开关长时间闭合,听起来更像是长音的“嗒”。

也就有了这张千秋万代的摩斯密码表。

像《使徒行者2》出现的摩斯密码,是装逼还是剧情需要?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摩尔斯的助手阿尔弗雷德·韦尔,就是之前发明了杠杆按键的那个人,他专门去了一趟当地的报社,查看了他们使用的铅字盘,并且观察了在报纸印刷中使用的字母的频率,发现了12000个E,9000个T………200个Z。

于是在摩斯密码中,日常在单词中高频出现的字母,编码就会更简洁。

后来摩尔斯发现,电信号在长距离的传输中是会衰减的,所以他又在基础设施领域发明了中继器来增强信号。

当编码系统和长距离传输的问题都解决了之后,摩斯密码理所当然的被应用在了战时。

古时候战时传递军情,要么靠狼烟,要么靠快马驿站。与这些手段比起来,摩斯密码的优势不光是更先进,同时也更靠谱也更容易被复制传播。

有些人觉得摩斯密码在很多战争、谍战或者卧底电影中出现是装逼,其实是因为他们不够了解真实的世界。

《风声》这部电影改编自麦家的小说,是一部典型的谍战片。电影里核心剧情就是在一个被严密监视的空间里,如何将关键情报传递出去的故事。

于是,这份藏有关键信息的密码,被分别藏在了香烟里,张涵予嘶吼的唱腔里,和周迅赴死前的衣缝针脚里。

像《使徒行者2》出现的摩斯密码,是装逼还是剧情需要?

这部剧的核心就在这个捉迷藏的过程,要知道在严密监视的密闭环境里,即便是眼神的接触都有可能暴露秘密,而导致的后果可能是大批革命志士的牺牲。

在这个的剧情设置的推动下,当周迅最后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将关键消息缝在了衣缝里送出去的时候,当张涵予在多年后告诉李冰冰“只有尸体才能离开那里,所以她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当做传递情报的载体”时,你还会觉得这样的剧情是为了装逼吗?

像《使徒行者2》出现的摩斯密码,是装逼还是剧情需要?

《无间道》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港片的类型片里的一座高峰。拿今天讨论的主题来说吧,这么多电影中有摩斯密码的桥段,但说到最惊心动魄,还是得提到陈永仁给黄志成传送情报的那场戏,前前后后有三分钟,有人形容为“在无声中爆裂,在静默里喷张”一点都不过分。

像《使徒行者2》出现的摩斯密码,是装逼还是剧情需要?

在电影营造的那个氛围里,在残忍而狡诈的黑帮中,就连呼吸都是错误的,眼神的飘忽都会被识破身份。请大家回想下自己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梁朝伟轻微敲击的手指,是不是在那几分钟里,让你连大气儿都不敢喘一口?

像《使徒行者2》出现的摩斯密码,是装逼还是剧情需要?

电影中梁朝伟就是用这只受伤的手,在窗框上敲击的摩斯密码。

《使徒行者2》好好看,除了卓sir,卧底都是谁呢?

 徐天堂:阿梅尝试着用摩斯密码和徐天堂进行沟通,徐天堂听懂了摩斯密码,并承认自己是黎sir派去的卧底,但是黎sir已经谋害。后来阿梅带着徐天堂来见卓sir,但是徐天堂似乎有心事,在接到一个短信后马上离开。sir对于徐天堂有所怀疑,每天跟踪徐天堂。

 施嘉莉:最新的剧情当中,施嘉莉说出了她此前也是卧底,曾经在泰国做过卧底,当时她的身份是一位教师,目标是那个泰国村落的村长。施虽然完成了任务,但心里很愧疚。后来施回到英国,但最终她离开了英国军情六处,来到了香港,并结识了魏德信,参与到了犯罪活动当中。

使徒行者2剧中已经知道的卧底大致有以上的介绍,施嘉莉和徐天堂卧底身份曝光,但是这两人好像都有被黑化的征兆,施嘉莉和魏德信在一条船上,而徐天堂则是直接烧毁了警察证明,所以他俩的结局,还是很耐人寻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