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斯密码打法:
1、时间控制和表示方法
有两种"符号"用来表示字符:点和划,或叫滴(Dit)和答(Dah)。点的长度决定了发报的速度,并且被当作发报时间参考。下面是时间控制的图示:
-- --- *-* *** * / -*-* --- -** * M O R S E (空白) C O D E
这里,-表示划,*表示点。这是上面消息的准确发报时间(=表示信号有,.代表信号无,每个为一个点的长度):
===.===...===.===.===...=.===.=...=.=.=...=.......===.=.===.=...===.===.=== ^ ^ ^ ^ ^
2、| 划 点 | 单词间隔 点划间隔 字符间隔
划一般是三个点的长度;点划之间的间隔是一个点的长度;字符之间的间隔是三个点的长度;单词之间的间隔是七个点的长度。
(初学者往往被教导发送点划间隔短小、短而快的字符,并且在符号和单词之间夸大间隔时间。比较起来,这种方式更加容易学会。)
熟悉摩尔斯码的人之间经常象这样说话或拼写(其中,“长音/Dah”发"awe"的音):
-- --- *-* *** * / -*-* --- -** *
DahDah DahDahDah DiDahDit DiDiDit Dit, DahDiDahDit DahDahDah DahDiDit Dit.
总结:要使用摩尔斯码进行明白无误的交流,只需要字母就够了。为了使交流更有效率,有很多国际上通用的模式。
摩斯密码(Morse Code) 正确的说法是"摩斯电码"或是"摩斯代码",以"-"跟"。"组成。摩斯密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密码技术之一,1843年美国发明者山缪摩斯建立了这一套摩斯密码的系统。摩斯密码是由”.”(短音)与”-”(长音)所组成的,它是在电话尚未被发明之前,用於长距离的电报电讯技术。因为摩斯密码的简易使用,人们在战争时期或是突发状况中会使用到它,而摩斯密码的传讯可以有许多的变化,它可以利用声音或是闪光灯的长短来分别表示”.”与”-”。不过摩斯密码除了要细心学习之外,也要有耐心等对方的回应。摩斯密码的使用法请照下列的国际摩斯密码符号栏表。但就有人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摩斯密码,设计了 Morse Pilot 让你可以随时随地在 Palm 上学习并练习这种古老又实用的编码技术。Morse Pilot 有几个主要的功能:内建有摩斯密码的教学课程,可以让你快速的熟悉这些点点线线的符号;可以设定自订课程,熟悉常用的词句;还能够进入练习模式,用点选萤幕或是按硬体键的方式来输入摩斯码,来熟练密码的发送;也能直接输入你要的文字或语句,让程式用声音或是萤幕背光替你发出讯息。程式也可以设定发码/解码的速度,让你可以由慢至快的熟悉解码跟发码。【参考】摩斯讯号的要诀1.传送讯号前,为了要引起对方的注意,要重覆不停地发出「注意(-。--。-)」的讯号,直到对方发出反应。2.每段文句之间,要段落分明,对方才容易明白内容。记完所有的摩斯密码都要一个星期吧!就算拍桌子,举手放手也可以传达讯号。摩斯电码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无线电电码,会有一台发报器,利用两片金属片接触发出声音,敲的时间短发出短音,我们念"滴"符号为{-},敲的时间长发出长音,长音我们念"答"符号为{-}以下是英文数字与摩斯电码的对照表英文字母 它由两种基本信号和不同的间隔时间组成:短促的点信号" .",读" 的 "(Di);保持一定时间的长信号"—",读"答 "(Da)。间隔时间:滴,1t;答,3t;滴答间,1t;字母间,3t;字间,5t。 1、一点为一基本信号单位,一划的长度=3点的长度。 2、在一个字母或数字内,各点、划之间的间隔应为两点的长度。 3、字母(数字)与字母(数字)之间的间隔为7点的长度。 摩斯密码表 A .- B-. . . C-. -. D-. . E . F . .-. G--. H . . . . I . . J .--- K-. - L .-. . M-- N-. O--- P . --. Q--.- R .-. S . . . T- U . .- V . . .- W .-- X-. .- Y-.-- Z--. . 0----- 1.---- 2 . .--- 3 . . .-- 4. . . .- 5. . . . . 6-. . . . 7--. . . 8---. . 9----. 如果通信双方记住此密码译表,信的内容就没那么容易被“偷窥”了,对付拥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家长及老师,屡试不爽啊~~~一开始会觉得很麻烦,熟了以后就可以直接看懂了! (还可以把“.”写成1,把“-”写成3) 参考资料:夏志枫大百科 密码 国际标准报读法
摩尔斯电码(又译为摩斯电码,Morse code)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它由美国人艾尔菲德·维尔发明,当时(1835年)他正在协助萨缪尔·摩尔斯进行摩尔斯电报机的发明。 摩尔斯电码是一种早期的数字化通信形式,但是它不同于现代只使用零和一两种状态的二进位代码,它的代码包括五种: 点(.) 划(-) 点和划之间的停顿 每个字元间短的停顿(在点和划之间) 每个词之间中等的停顿 以及句子之间长的停顿 用摩尔斯码交谈 要使用摩尔斯码进行明白无误的交流,只需要字母就够了。为了使交流更有效率,有很多国际上通用的模式。 这是一个连续波通讯的例子,发生在电台一(s1)和电台二(s2)之间: s1: CQ CQ CQ de s1 K 呼叫任何人(CQ),这是(de)s1,结束(K)。 s2: s1 de s2 K 呼叫s1,这是s2,结束 (现在两个电台就建立通讯连接了) s1: SK 再见。 s2: SK 再见。 作为一个例子,上面的电台之间并没有交谈什么内容,这只是演示一次联络的情形罢了。 求救信号SOS 1912年,著名的铁达尼号邮轮首航遇险时,曾使用当时刚通过并准备使用的新求救信号SOS(‧‧‧---‧‧‧),铁达尼号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发出SOS电码的船只,但事实上不正确。事实上,虽然SOS信号在1906年即已制订,但英国的无线电操作员很少使用SOS信号,他们更喜欢老式的CQD遇难信号。铁达尼号的无线电首席官员约翰.乔治.菲腊一直在发送CQD遇难信号,直到下级无线电操作员哈罗德·布莱德建议他:「发送SOS吧,这是新的呼叫信号,这也可能是你最后的机会来发送它了!」然后菲腊在传统的CQD求救信号中夹杂SOS信号。求救信号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加利福尼亚号收到,因为她并没有24小时都监听无线电。 摩尔斯码解码机 网上有一些解码程序用来把文字翻译成摩尔斯码,并在个人电脑(PC)上播放出声音来。 2007-04-22 03:29:34 补充: 摩尔斯电码的历史最早的摩尔斯电码是一些表示数字的点和划。数字对应单词,需要查找一本代码表才能知道每个词对应的数。用一个电键可以敲击出点、划以及中间的停顿。虽然摩尔斯发明了电报,但他缺乏相关的专门技术。他与艾尔菲德·维尔签定了一个协议,让他帮自己制造更加实用的设备。艾尔菲德·维尔构思了一个方案,通过点、划和中间的停顿,可以让每个字元和标点符号彼此地发送出去。他们达成一致,同意把这种标识不同符号的方案放到摩尔斯的专利中。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美式摩尔斯电码,它被用来传送了世界上第一条电报。 2007-04-22 03:29:59 补充: 这种代码可以用一种音调平稳时断时续的无线电信号来传送,通常被称做「连续波」(Continuous Wave),缩写为CW。它可以是电报电线里的电子脉冲,也可以是一种机械的或视觉的信号(比如闪光)。一般来说,任何一种能把书面字元用可变长度的信号表示的编码方式都可以称为摩尔斯电码。但现在这一术语只用来特指两种表示英语字母和符号的摩尔斯电码:美式摩尔斯电码被使用了在有线电报通信系统;今天还在使用的国际摩尔斯电码则只使用点和划(去掉了停顿)。 2007-04-22 03:30:42 补充: 电报公司根据要发的信的长度收费。商业代码精心设计了五个字元组成一组的代码,做为一个单词发送。比如:BYOXO(Are you trying to crawl out of it?);LIOUY(Why do you not wer my question?);AYYLU(Not clearly coded
repeat more clearly.)。这些五个字元的简语可以用摩尔斯电码单独发送。在网路用辞中,我们也会说一些最常用的摩尔斯商用代码。现在仍然在业余无线电中使用的有Q简语和Z简语:他们最初是为报务员之间交流通信质量、频率变更、电报编号等信息服务的。 2007-04-22 03:31:04 补充: 1838年1月8日,Alfred Vail公司展示了一种使用点和划的电报码,这是摩尔斯电码前身。作为一种信息编码标准,摩尔斯电码拥有其他编码方案无法超越的长久生命。摩尔斯电码在海事通讯中被作为国际标准一直使用到1999年。1997年,当法国海军停止使用摩尔斯电码时,发送的最后一条消息是:「所有人注意,这是我们在永远沉寂之前最后的一声呐喊!」 2007-04-22 03:31:26 补充: 美式摩尔斯电码做为一种实际上已经绝迹的电码,美式摩尔斯电码使用不太一样的点、划和独特地间隔来表示数字、字元和特殊符号。这种摩尔斯电码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地面电报务员通过电报电线传输的,而非通过无线电波。这种古老的、交错的电码是为了配合电报务员接听方式而设计的。不象现在可以从扬声器或者耳机中听到电码的音调,你只能从这些最早期的电报机的一个机械发生装置听到嗒嗒的声音,甚至是从发送电键接听:这种电键在不发送信号时被设置为被动模式,负责发声。这些报务员大多是为铁路或以后的西联电传等服务。象那时的许多年轻人一样,十几岁的爱迪生就是这样一名话务员。 2007-04-22 03:31:57 补充: 现代国际摩尔斯电码现代国际摩尔斯电码是由 Friedrich Clemens Gerke 在1848年发明的,用在德国的汉堡(Hamburg)和库克斯港(Cuxhaven)之间的电报通信。1865年之后在少量修改之后由国际电报(International Telegraphy)大会在巴黎标准化,后来由国际电信联盟(ITU)统一定名为国际摩尔斯电码。 2007-04-22 03:32:18 补充: 在今天,国际摩尔斯电码依然被使用着,虽然这几乎完全成为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专利。直到2003年,国际电信联盟管理著世界各地的摩尔斯电码熟练者取得业余无线电执照的工作。在一些国家,业余无线电的一些波段仍然只为发送摩尔斯电码信号而预留。因为摩尔斯只依靠一个平稳的不变调的无线电信号,所以它的无线电通讯设备比起其它方式的更简单,并且它能在高噪声、低信号的环境中使用。同时,它只需要很窄的频宽,并且还可以帮助两个母语不同、在话务通讯时会遇到巨大困难的操作者之间进行沟通。它也是QRP中最常使用的方式。 2007-04-22 03:32:40 补充: 在美国,直到1991年,为了获得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颁发的允许使用高频波段的业余无线电证书,必须通过每分钟五个单词(WPM)的摩尔斯码发送和接收测试。1999年以前,达到20WPM的熟练水准才能获得最高级别的业余无线电证书(额外类);1999年12月13日,FCC把额外类的这项要求降低到13WPM。2003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03,国际电信联盟主办的频率分配专门会议,两年一度)做出决定,允许各国在业余无线电执照管理中自己任选是否对摩尔斯电码进行要求。虽然在美国和加拿大还有书面上的要求,但在一些其他国家正准备彻底去除这个要求。 2007-04-22 03:33:02 补充: 熟练的爱好者和军事报务员常常可以接收(抄报)40WPM以上速度的摩尔斯码。虽然传统发报电键仍有许多爱好者在使用,但半自动和全自动的电子电键在今天使用越来越广泛。电脑软体也经常被用来生成和解码摩尔斯码电波信号。 2007-04-22 03:33:55 补充: 时间控制和表示方法有两种「符号」用来表示字元:点(.)和划(-),或叫「滴」(Dit)和「答」(Dah)。点的长度决定了发报的速度,并且被当作发报时间参考。下面是时间控制的图示:-- --- ·-· ··· · / -·-· --- -·· ·M O R S E(空格) C O D E
参考: 维基
它的代码包括五种: 点(.)划(-)点和划之间的停顿每个字元间短的停顿(在点和划之间)每个词之间中等的停顿 字元代码字元代码字元代码字元代码字元代码字元代码字元代码 A ·- B -··· C -·-· D -·· E · F ··-· G --·H ···· I ·· J ·--- K -·- L ·-·· M -- N -·O --- P ·--· Q --·- R ·-· S ··· T - U ··-V ···- W ·-- X -··- Y -·-- Z --·· 数字 字元代码字元代码字元代码字元代码字元代码1 ·---- 2 ··--- 3 ···-- 4 ····- 5 ·····6 -···· 7 --··· 8 ---·· 9 ----· 0 ----- 有两种「符号」用来表示字元:点(.)和划(-),或叫「滴」(Dit)和「答」(Dah)。点的长度决定了发报的速度,并且被当作发报时间参考。下面是时间控制的图示: -- --- ·-· ··· · / -·-· --- -·· · M O R S E(空格) C O D E 这里,「-」表示划,「.」表示点。这是上面消息的准确发报时间(= 表示有信号,. 代表无信号,每个为一个点的长度): ===.===...===.===.===...=.===.=...=.=.=...=.......===.=.===.=...===.===.=== ^ ^ ^ ^ ^ | 划 点 | 单词间隔 点划间隔 字元间隔 划一般是三个点的长度;点划之间的间隔是一个点的长度;字元之间的间隔是三个点的长度;单词之间的间隔是七个点的长度。 初学者往往被教导发送点划间隔短小、短而快的字元,并且在符号和单词之间夸大间隔时间。比较起来,这种方式更加容易学会。 摩尔斯电码在海事通讯中被作为国际标准一直使用到1999年
参考: zh. *** /wiki/%E6%91%A9%E5%B0%94%E6%96%AF%E7%94%B5%E7%A0%81
摩斯密码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Procedural signals 程序信号 句号‧─‧─‧─ 逗号──‧‧── 求救讯号‧‧‧───‧‧‧ (SOS) 质问的或疑问的‧─‧──‧─(RQ) 发讯者─‧‧‧(DE) 接收者(R) ‧─‧ 错误‧‧‧‧‧‧‧‧(EEEE e) Wait等‧─‧‧‧ 信息结束‧─‧─‧ 间隔︰ (长讯号为短讯号之三倍长度) 1) 字母内的每一个讯号间,相距一“点” 2) 两个字母间的间隔为三“点” 3) 每个英文字间的间隔为五“点” 学习程序︰ 1) 先熟习响音字母︰A、E、I、O、U,并以此作基础吹哨练习 2) 熟习自己的名字,例如TONY、PETER等 3) 熟习基本必要英文字︰HELP、INJURED、SOS、GO等及十个数字 4) 练习求救讯息,例如︰ i. I…(NAME)…HELP…WE…3…MAN…HERE…INJURED…URGENT ii. WE…LEAVE…9…PM…TO…GR…512407 iii. HELP…WE…2…MAN…NEED…WATER…FOOD…SHELTER 5) 接受测试,与同伴在一定距离以哨子互传有效讯息,透过传递不同讯息,增加学习字母,直至能记熟及准确使用所有字母。 使用工具︰ 1) 哨子︰最有效方便之工具,不论天气及时间,都能有效发出长讯号(─)及短讯号(‧)。 2) 电筒︰只能在黑夜使用,透过著灯时间来控制长短讯号。 3) 镜子︰只能在白天使用,透过反射太阳光时间来控制长短讯号。 4) 锁匙(或尖头硬物)︰只能在近距离,而视线受阻而又无法说话的情况下运用,例如声带受损、语言不通等,可透过刮及敲击代表长短讯号。 5) 蜂呜器︰等于哨子或任何发声工具。 注︰除长短以外,也可以不同声效代替,例如用「滴、答」代替「长、短」之类。 历史参考 电报的先驱:摩斯(Samuel F.B.Morse) 摩斯,1791年4月27号出生于美国麻州一个牧师的家庭,于1806年考入著名的耶鲁大学。在耶鲁大学期间,摩斯对课业并不感兴趣,但他却对当时刚发展的电学所吸引。同时,他也迷上绘画,大学一毕业就成了画家,并曾两度赴欧洲留学,在肖像画和历史绘画方面成了当时公认的一流画家。 他四十多岁时才开始致力于电报机的发明工作。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促成的。1832年的秋天,他在第二次留学欧洲后,乘「萨尔」号邮船返回美国。漫长的旅途中,为了消磨时间,某一天傍晚一个青年医生就在讲解电磁铁的功能:「最近许多实验表明,缠绕在线圈上的电线越多,电流透过电线时,电磁的吸引力也就愈强。实验还同时证明了不论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能瞬息透过。不久科学将产生创造电的奇迹。」 在座的美国人摩斯牢记住了这些话。他联想起自己所看到的法国信号机体系,它每次只能凭视力所及传讯数英里而已;如果用电流传输电磁讯号,不是可以在瞬息之间把消息传送数千英里之遥吗?从此,摩斯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摩斯回到美国后,担任美国纽约大学美术系教授以维持生计,教学之余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电报机的设计上。1835年,他毅然抛却了铺着荣誉地毯的艺术之路,转向尚处于幼年时代的电学,冒着失败的风险,在崎岖不平的科技之峰上努力攀登,从此在他的画册上再也看不到肖像画,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电报设计方案与草图。 在试制电报机的过程中,摩斯的生活极为困苦,有时甚至挨饿。他节衣缩食,以购置实验用具。1836年,他不得不重操艺术家的旧业,以解决生计问题。但他始终没有中断研究工作。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友人的帮助,摩斯终于获得成功。他利用使电流交替通电和切断所产生的不同讯号,编制了代表字母和数位的电码,即著名的摩斯电码。1837年到1838年间他制成了能够在短距离往返传送讯号的电报机。 长距离的试验需要大笔经费。他向国会提出申请,要求拨款3万美元,建筑一条连通华盛顿和巴尔的摩斯电报线路。可是直到两年后,也就是1844年3月,国会才透过了拨款。电报线路终于建成了。 1844年5月24日,摩斯坐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中,用激动得发抖的手,向40英里以外的巴尔城发出了历史上第一份长途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摩斯的电报机经过许多改进,被迅速推广应用。从此以后,战争的爆发,和约的缔结,风暴的来临,鱼群的发现……,各种消息都透过电报而得到迅速的传递。1858年,欧洲许多国家联合给摩斯一笔40万法郎的奖金。在摩斯垂暮之年,纽约市在中央公园为他塑造了雕像,用巨大的荣誉,来补偿曾使这位科学家陷于饥饿境地的过错。
参考: mcsda/stchurch/honor/pf/vocational/munications/help
男子被困海滩,利用随身携带头灯,最终用摩斯密码获救。这一求救方式很传统,却也非常高级,我个人了解了这一方法,当时能够明白,但却很难在遇到危险时候用来求救。学会摩斯密码求救不难,难得是在危急时刻,还能够想起这一求救方式,并随身携带有求救工具。
男子赶海遇到涨潮被困海滩,采用摩斯密码获救
事情发生在福建厦门一位男子身上,该男子利用潮水退去这段时间,来到海滩赶海,想要捡一些花蛤,让自己能够品尝到,最新鲜海鲜。
为了不让手机被打湿,男子将手机留在了岸边。随着赶海距离越来越远,男子已经走到了距离岸边300米处。如果不是潮水涨起来,我想男子还是没有打算“撤离”准备。
面对涨潮男子想要回到岸上,却发现自己被滩涂困住。为了保障个人人身安全,机智的男子,爬上了附近礁石,而后又利用随身携带头灯,向岸边人群求助。
摩斯密码理解容易,想要用来求救不容易
男子求救过程,引发了岸边巡逻民警注意。从海滩上发出,有规律灯光,使得民警留意到了男子存在。因为距离太远,民警喊话男子不能够听到,也得不到任何回应。便选择了用相同方式交流,这便是摩斯密码。
男子见岸边有人回应自己,便重复了求救信号,这才让岸边民警确认,有人被困在了海滩。在特警、消防队员,以及当地救援队联合之下,使得该男子成功获救。救援男子设备,选择了救援板,这种能够在滩涂中行走救援工具。
男子所用摩斯密码为“三短”求救方式,这一方式学起来简单。但等到我们有需要时候,可能运用起来存在困难。一方面不能够及时想起摩斯密码,另一方面可能也没有用来求救手电。
短记为滴,长记为嗒。比如嗒滴为1.滴答为零,等等,慢慢记,不着急。
摩尔斯电码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它发明于1837年,发明者有争议,是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或者艾尔菲德·维尔。
摩尔斯电码是一种早期的数字化通信形式,但是它不同于现代只使用零和一两种状态的二进制代码,它的代码包括五种: 点、划、点和划之间的停顿、每个词之间中等的停顿以及句子之间长的停顿。
扩展资料:
摩斯密码编码简单清晰,二义性小,编码主要是由两个字符表示:"."、"-",一长一短,这在很多情况下应用很多,比如发送求救信号。电影《风声》中就是采用在衣服上缝出摩尔密码,将消息传播出去。动漫《名侦探柯南》中《推理对决,新一vs冲矢昴》(tv511)就是用了这种方法。
在利用摩尔密码灯光求救的时候,定义:灯光长亮为"-",灯光短亮为".",那么就可以通过手电筒的开关来发送各种信息,例如求救信息。
如果灯光是按照“短亮 暗 短亮 暗 短亮 暗 长亮 暗 长亮 暗 长亮 暗 短亮 暗 短亮 暗 短亮”这个规律来显示的话那么它就意味是求救信号SOS。
因为SOS的摩尔编码为:··· --- ··· ,按照上面的规定即可进行灯光编码。这个编码其实非常简单,三短、三长、三短。
除了灯光之外,利用声音(两种区别的声音)也可以发出求救信号。这种求救方式是我们都应该进行了解的,也许在必要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
这是一些有特殊意义的点划组合。它们由二个字母的摩尔斯电码连成一个使用,这样可以省去正常时把它们做为两个字母发送所必须的中间间隔时间。
AR:·—·—·(停止,消息结束)
AS:·—···(等待)
K:—·—(邀请发射信号)(一般跟随AR,表示“该你了”)
SK:···—·—(终止,联络结束)
BT:—···—(分隔符)
···—·(我将重新发送最后一个单词)
·· ··(同样)
········(错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莫尔斯密码
1、 其实摩尔斯密码并不是非常难,他是用敲击的长度和重量来表现出不同的代码,因为他是外国人发明的,所以每一个标准都是对应着26个英文字母。最终可以通过每一次的敲击来拼成一句完整的英文单词。刚开始练习摩斯密码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切记不要用指尖来敲击,否则手指会比较疼。可以用手指的关节来敲击
2、 摩尔斯密码是由点和线组成在一起的,每一个点代表了一个长度的单位,每一个线代表3个长度单位中间我们在敲击的时候可以听到他有不同的节奏性。敲击的频繁程度以及敲击的轻重都代表着不同的字母。但是在敲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手指的力度,千万不要弄伤了自己。很多时候为了乔集初中历史,有些人还会出现手指损伤情况
3、 有些时候我们通常会用摩尔斯密码来传达一句话,所以在每个单词与单词之间我们要停留三个字符的长度。但每一句话语下一句话写的是我们要停留七个字符的长度,只要你多加练习就可以学会了。以前有人把摩斯密码用作于电报发电,像是这些长期发电的人都会有一些关节方面的疾病,平常的时候可以带一些指节环。这样可以保护自己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