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奖时1966年由美国计算机协会设立,名字来自于著名的英国科学家——艾伦·麦席森·图灵。图灵奖地位相当于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一般一年只授予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可见审核流程和要求极高。至今有三位女性科学家获得此奖。
可能因为女性天生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编程不太感兴趣的原因吧,多年来计算机行业一直被男性垄断着,包括现在男程序员的数量也远远多于女性。图灵奖女性得主分别是2006年Frances E. Allen;2008年Barbara Liskov;2012年Shafi Goldwasser。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直至2006年,图灵奖首次授予女性——Frances E.Allen(法兰·艾伦),肯定她多年来在编译器设计和机器架构方面做出的努力。法兰·艾伦不仅是首位图灵奖女性获主,也是IBM历史上第一位女院士。退休后的,七十多岁的老奶奶依然兴趣不减,不仅继续探索自己喜爱的领域,而且不断鼓励女性从事计算机行业。她希望更多的女性加入到计算机行业,接触到更前沿、更新鲜的事物。
2008年,芭芭拉·利斯科夫(Barbara Liskov)成为世界上第二位获得图灵奖的女性得主,表彰她在计算机程序语言设计领域的研究成果。
2012年,莎菲·戈德瓦瑟(Shafi Goldwasser)是世界上第三位获得图灵奖的女性得主,肯定他们在密码学领域的贡献以及领先研究出有效验证机制的成果。
因为对计算理论包括伪随机数生成、密码学与通信复杂度的突出贡献,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也把2000年度的图灵奖授予他。姚期智是图灵奖创立以来首位获奖的亚裔学者,也是迄今为止获此殊荣的唯一华裔计算机科学家。
姚期智,祖籍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2000年图灵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67年获得台湾大学物理学士学位,1972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1975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75年至1986年曾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任助理教授、教授。2004年起在清华大学任全职教授。2005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现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
2000年至2010年, 转眼十年。遥想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2000年度图灵奖被授予华人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这个消息如此振奋人心,有着“计算机世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图灵奖,35年来首次迎来一位亚裔学者,姚期智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姚期智生于上海长在台湾, 人生的前20年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1967年,21岁的姚期智从台湾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学习物理,并于1972年获得博士学位。姚期智深深热爱着科学研究,强烈的兴趣吸引着他津津乐道其中,他说:“我比较喜欢新奇的东西,有新的方向我就喜欢去看一看,试一试。”在加州大学作博士后研究时,姚期智发现,新兴的计算机科学有着主宰未来社会的强大威力,他敏锐地意识到这门十分重要的新兴学科具有巨大发展空间。于是这位年轻人作出了一生中的重要决定:放弃苦学8年的物理学,转而投向计算机科学研究。两年后,他顺利取得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
姚期智以敏锐的科学思维,不断探索新的学术领域,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从事教学研究。1986年至2004年,他曾任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成为计算理论方面的顶尖科学家。姚期智是这样一位科学家——把艰苦工作视作无上乐趣。他认为科学研究具有独特的美感,迸发创造性观点时那“Happiest Moment”(最快乐的瞬间),是科学研究者最大的幸福。
他所发表的近百篇学术论文,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信息应如何有效地存储”的认识。姚期智作为国际上计算机理论方面最拔尖的学者,在伪随机数生成、密码学与通信复杂度等多个科研领域屡获殊荣。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及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及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曾获得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乔治·波利亚奖,及以算法设计大师克努特命名的首届克努特奖,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也把2000年度的图灵奖授予他。
人生宛如一出圆舞, 总要回到情系千里的故土。出国多年,姚期智仍然心系祖国,他认为中国的图灵之路走了三分之一,“希望能为中国和同胞尽点微薄之力”。2004年,姚期智决定将57岁以后的人生回归中国大陆,开创科学研究的新舞台。他毅然辞去了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卖掉了在美国的房子,正式加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任全职教授。“我所学的东西能有机会在我出生的中国生根,有条件在该领域为中国培养出世界级的研究人员来,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到清华大学仅1年半,姚期智就发起了志在培养国际计算机科学领军人物的“软件科学实验班”。他最看重清华有许多很好、很有潜力的学生,“我回中国的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在短时间内,在中国,至少在我的研究领域,能够创造出一流的研究环境。”姚期智坚定地说,“我们要建立一个计算机领域的‘超级公路’,使得我们的学生从本科生开始,一直到研究生、教授,在中国工作可以比世界任何其他地方机会更好,也更感到荣耀。”
短短几年,姚期智带领他的清华团队在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方面颇有斩获。除填补了中国在《美国科学院院刊》等前沿国际刊物上发文的空白,在2006年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顶级的学术会议FOCS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有3篇论文入选,实现了国内学者在该会议上“零的突破”,其中一篇还获得2006年度FOCS最佳论文奖。
2007年3月29日,姚期智领导成立了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他从清华开始,逐步建立中国的计算机理论科学的研究队伍,试图在国际上造成影响。姚期智饱含深情地说:“在国内,我所专长的这门学科,发展还是比较迟缓。而我们有这么多人才,能够教给他们这门学问并引导他们朝这方面走,是最快乐的事情。”主要成就2000年的图灵奖
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1946年12月24日-),美籍华人,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2000年图灵奖得主,目前是清华大学教授。
姚期智祖籍湖北孝感,1946年平安夜出生于上海,幼年随父母移居台湾。1967年,姚期智毕业于台湾大学,之后赴美国深造。1972年获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75年获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UIUC)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1975—1976)、斯坦福大学(1976—1981,1983—1986)、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1—1983)等美国高等学府从事教学和研究,1986年至2004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从2004年9月至今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此外,姚期智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及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及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姚期智获得过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George Polya奖,美国计算机协会算法与计算理论分会(ACM SIGACT)Donald E.Knuth奖等荣誉。2000年,因为姚期智对计算理论,包括伪随机数生成,密码学与通信复杂度的诸多贡献,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决定把该年度的图灵奖授予他。姚期智成为图灵奖创立以来首位获奖的亚裔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