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年级小学生记事本堪比摩斯密码,他是通过数字加图案的方式来记的,因为是小学生不认识的字很多,那么想要给自己做备忘录,就得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孩子的爸爸看到笔记本的时候,懵了,不知道孩子在笔记本上写的是什么东西,于是去问孩子,孩子一一跟爸爸解释是什么意思,别说,孩子一解释,还真就看的懂了,能一目了然看清楚孩子写的什么东西,孩子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这个小孩子实在太聪明了,他知道以自己的方式去做以自己的能力达不到的事情,这个是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的,很多时候,可能以我们当前的能力,是很难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选择别的方式,可以以我们自己的能力,去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不要觉得以我们自己能力不能达到这件事情,我们就直接放弃了,那么对我们来说,只有坏处没有任何好处。
一旦我们养成了这种不好的习惯,那么我们只要遇到难题,我们连想都不想直接就选择放弃,这样我们一遇到难题想的就是放弃,我们就会堆积越来越多的问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差,我们也就越来越不想思考,遇到我们表面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连想都不想,直接就放弃,这样有什么用呢,问题还是在那里,没有被解决,反而问题会越积越多,到最后来,我们什么问题都不会解决了,我们的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弱了,这样我们慢慢的就变成一个废人了。
所以说,我们在遇到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想想有没有什么新颖的方式可以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别人看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了,那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小学生摩斯密码背诵口诀是短记为滴,长记为嗒。
数字电码分别是如下
1、先从数字开始,因为规律明显特别好记。
2、数字全部都是由5位点划组成。1到5,就是数字是几,开头就是几个点,然后剩余的位数用划来补充。
3、6到9就是反过来,减去5之后,剩下的数字是几就是几个划,然后剩余的位数就用点来补充。最终再单独记一个0,就是5个划。
4、在业余无线电的通信过程中,摩尔斯电码由于其神秘性引起了广大无线电业余爱好者的无限兴趣。然而,大家往往一眼看到摩尔斯电码编码规则,觉得很复杂难以记忆,索性放弃。
摩尔斯字母电码如下
1、摩尔斯字母就相对来说复杂多了,总共26个字母,没有简单的规律供大家一下子就能掌握。其实别怕,没有简单规律,总有比死记硬背简单一些的规律。
2、其实只是将代码表转换一下。“嘀”声代表一点,“哒”声代表一横线,听到“嘀”就向右移动,听到“哒”就向左移动。
3、例如你听到“哒嘀嘀”,就表示先向左一次,再向右两次,就会去到D那里。
小学生摩斯密码背诵口诀是短记为滴长记为嗒。比如嗒滴为1滴荅为零,摩尔斯电码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它发明于1837年,发明者有争议是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或者艾尔菲德维尔。
小学生摩斯密码背诵口诀特点
摩尔斯电码是一种早期的数字化通信形式,但是它不同于现代只使用零和一两种状态的二进制代码,它的代码包括五种点划点和划之间的停顿每个词之间中等的停顿以及句子之间长的停顿,摩斯密码编码简单清晰二义性小。
在利用摩尔密码灯光求救的时候,定义灯光长亮为杠灯光短亮为点,那么就可以通过手电筒的开关来发送各种信息例如求救信息,这是一些有特殊意义的点划组合,它们由二个字母的摩尔斯电码连成一个使用,这样可以省去正常时把它们做为两个字母发送所必须的中间间隔时间。
其实我觉得我很理解这件事,孩子的心理是不想让其他人看到自己的日记的,我们在小时候也会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是我的父母属于比较开明的父母,他们不会翻看我的日记本,但是我还是要买密码笔记本,甚至也自己研究出了一套密码,日记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倾诉的对象,也可以说是孩子的隐私、孩子的朋友,有很多家长打着保护孩子的旗号偷偷看孩子的日记,其实我认为这种行为是十分不可取的,也是我作为孩子时候特别反感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隐私的空间,所以无论是谁,不经过其他人允许查看他人的隐私本来就是不对的,在我小的时候,学校在搜学生手机的时候就会打开手机看内容,我很反感这种行为,甚至希望能够推出相应的法律制裁一下。还记得纪伯伦有诗说:“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出于对生命的渴望,才成为了你的孩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应该尊重任何人的隐私,哪怕是一个小学生的。
他不想被别人看穿,这种心理我很理解,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他的笔记本没有写成摩斯密码,那么也许拿到这本笔记的人就会看到其中的内容,这是这个孩子不想的,而且就算是“摩斯密码”也是孩子的思维,也是孩子的权利,我反而认为能够将自己的日记布置成摩斯密码的孩子思维很跳跃,对密码也足够敏感,而且可能对解谜类书籍有着兴趣和爱好,这样的孩子比不写日记的孩子要好很多了。
总体来说,孩子还是因为害怕自己的隐私泄漏才布置的摩斯密码,这件事也告诉一些大人,不要对孩子的隐私太过于好奇,有的时候物极必反,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