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storm可以格式化这种代码,不过代码各种变量都变成a,b,c之类的不可理解的单词了。只能自己重头看了。
加密在我们前端的开发中也是经常遇见的。本文只把我们常用的加密方法进行总结。不去纠结加密的具体实现方式(密码学,太庞大了)。
常见的加密算法基本分为这几类,
RSA加密:RSA加密算法是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在公开密钥加密和电子商业中RSA被广泛使用。(这才是正经的加密算法)
非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需要两个密钥:公开密钥(publickey:简称公钥)和私有密钥(privatekey:简称私钥)。公钥与私钥是一对,如果用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钥才能解密。因为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两个不同的密钥,所以这种算法叫作非对称加密算法。
DES全称为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即数据加密标准,是一种使用密钥加密的块算法
DES算法的入口参数有三个:Key、Data、Mode。其中Key为7个字节共56位,是DES算法的工作密钥;Data为8个字节64位,是要被加密或被解密的数据;Mode为DES的工作方式,有两种:加密或解密。
AES这个标准用来替代原先的DES
DES/AES我们合并在一起介绍其用法和特点
Base64是一种用64个字符来表示任意二进制数据的方法。base64是一种编码方式而不是加密算法。只是看上去像是加密而已(吓唬人)。
js的不可读化处理分为三个方面:压缩(compression)、混淆(obfuscation) 和加密(encryption)。
1. 压缩
这一操作的目的,是让最终代码传输量 (不代表代码量, 也不代表文件体积)尽可能小。压缩js的工具,常见的有:YUI Compressor、UglifyJS、Google Closure Compiler 等。
通常在代码压缩的过程中,只改变代码的语法,代码的语义和控制流不会有太大改变。
常见做法是把局部变量缩短化,把一些运算进行等价替换等。代码压缩对于代码保护有一些帮助,但由于语义和控制流基本没变,起不了太大作用。
在压缩层面上,代码不可读只是一种附带伤害,不是最终目的。
2. 混淆
这一操作的目的,是让代码尽可能地不可读,主要用作代码保护。
让代码不可读,增加分析的难度,这是唯一目的。混淆过后文件体积变大一倍也没关系,代码量变多也没关系,运算慢50% 也没关系。
常见的做法有:分离常量、打乱控制流、增加无义代码、检查运行环境如果不对就罢工,等等。
在混淆层面上,代码不可读是最终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Google Closure Compiler 的 Advance Level Compression 会压缩类和对象的成员,其压缩结果很难分析,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混淆,但兼容性不太好。
3. 加密
有加密就有解密,意味着加密操作可逆,密文可以明文化。
在Web界,可以称之为加密的东西包括:HTTPS传输、JavaScript实现对称加密或者不对称加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