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的莫尔斯电码表示为:··· --- ···
三短代表S,三长代表O, 所以紧急求救信号就被简称为SOS。
下图为“莫尔斯电码对照表”
关于sos(国际摩尔斯电码救难信号)的介绍:
概述:
S.O.S是国际摩尔斯电码救难信号,并非任何单词的缩写。鉴于当时海难事件频繁发生,往往由于不能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和最快组织施救,结果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际无线电报公约组织于1908年正式将它确定为国际通用海难求救信号。光线发射方法为:短光——长光——短光。
发射信号的方法:
(1)用火
(2)用烟
(3)M186信号枪
(4)星状伞信号弹
(5)反光镜闪光物
(6)MK-3型信号镜
(7)手电筒闪光灯
(8)天然材料
(9)海水染色剂
摩斯密码救命这样敲三短三长。滴滴滴哒哒哒滴滴滴,所以你只需要打出三短三长三短的信号,就表示求救。摩尔斯电码也被称作摩斯密码,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
摩斯密码介绍
它发明于1837年,是一种早期的数字化通信形式。不同于现代化的数字通讯,摩尔斯电码只使用零和一两种状态的二进制代码,它的代码包括五种,短促的点信号,读滴保持一定时间的长信号—,读嗒表示点和划之间的停顿,每个词之间中等的停顿,以及句子之间长的停顿。
摩斯电码是一种神奇的密码,它是一种信号的代码而且它时通时断,这样的信号代码经过不同的排列顺序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以及标点符号等。它的发明者是美国人艾尔菲德维尔,那个时候他正在协助SamuelMorse进行摩尔斯电报机的发明。
用手指敲出摩斯密码首先需要了解密码的规则。摩尔斯电码是由两种基本信号和不同的间隔时间组成:短促的点信号·",读"滴"(Di)和保持一定时间的长信号"-",读"嗒"(Da)组成。
摩斯密码用手打不出嘀嗒两种声音的,但可以用手指的指甲和指肚打出比较尖锐的声音和比较闷的声音来代替滴嗒声音。
一般来说规定:
间隔时间为短促的点信号"·"滴为1t。
保持一定时间的长信号"-""嗒"(Da)为3t。
滴与嗒之间间隔为1t。
字符之间的间隔为3t。
字与字之间的间隔为7t。
原始的摩尔斯电码是靠报务员用一个电键可以敲击出点、划以及中间的停顿。"
有一男子意外被困在海上后,机智的使用摩斯密码获救了,危机时刻,男子用自己的手电筒打出了摩斯密码的求救信号,就是那么巧被民警发现,这才得以获救,这确实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想要用摩斯密码求救,那肯定要去掌握到一些基本的求救密码,真的是能给自己带来一丝被救的机会。
不得不说这个男子也确实是有一些奇特,来自厦门的某市民在大晚上的时候选择去挖花蛤,可是却突然遇到了海上涨潮直接被困在了海上,这个时候的海上可是漆黑一片,很难被人发现,在危机时刻,男子突然想到自己在电视中看到的摩斯求救信号,于是便试着向岸边发起了信号,庆幸男子还有一个头灯能够救自己于危难之间,这时正好有特警在海域巡逻,这个情况也被发现了。
厦门男子这个遭遇还真的是是险中求胜,幸好也碰到了巡逻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靠喊话是根本没有办法传递任何信息的,队员便用手电采用相同的频率作出了回应,结果海中央的那个闪烁的亮点立刻回应,这让大家都很震惊,在寻求支援后,一直用警用手电和男子进行“对话”,用这种方式去安抚对方的情绪,如果两人都不会摩斯密码的话,那就惨了。
市民一开始就是想趁着退潮的时期,去海滩挖一些花蛤,把手机给放到了岸边后,就非常专注于挖花蛤当中,一回头才发现自己离海边已经有几百米远了,加上快速涨潮,男子只能够爬到一块礁石上躲避,当时应该是非常无助的,这种时候他只能够用自己的头灯发出求救信号,这求救的方式确实是非常高级的,但同时也说明男子还是非常冷静的,可是这种求救的方式对于大家来说也比较陌生,他使用的就是属于三长两短的求救方式,这种方式其实大家都可以去学习一下,但是最能保证自己安全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考虑到自身的安全,不要凭着自己的盲目信心把自己置于危险当中。
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吸引别人,注意让人能够注意到自己的存在,这种比较复杂的通讯方式基本上已经用的很少了,当然这种简单的求救密码还是可以学一下的,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
摩斯密码的SOS信号可用“三短、三长、三短”的任何信号来表示。
1、敲击声音:是用间隔的长短来表示声音的长短,如敲(停3秒)敲(停3秒)敲(停3秒)表示三长,敲(停1秒)敲(停1秒)敲(停1秒)表示三短。
2、用灯光:则是以亮的时间来表示声音的长短,如亮---灭---亮---灭---亮---灭---表示三长,亮-灭-亮-灭-亮-灭-表示三短。
如灯光是按照“短亮、暗、短亮、暗、短亮、暗、长亮、暗、长亮、暗、长亮、暗、短亮、暗、短亮、暗、短亮”这个规律来显示的话,就意味是求救信号SOS。
遇到危险时,可以用摩斯密码发出SOS求救信号,这是国际通用的紧急求救方式。
扩展资料:
SOS第一次被采用在1905年4月1日,由德国政府规定于无线电的管理条例。并于1906年11月3日成为国际标准(之前使用CQD求救信号,但并未成为标准)。
虽然SOS信号在1906年即已制订,但英国的无线电操作员很少使用SOS信号,他们更喜欢老式的CQD遇难信号。
1909年8月,美国轮船“阿拉普豪伊”号由于尾轴破裂,无法航行,就向邻近海岸和过往船只拍发了“SOS”信号。这是第一次使用这个信号。
1912年,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游轮首航遇险时,发送的是CQD(英国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决定用CQD作为船舶遇难信号),但因D(—··)易于其他字母混淆,周围船只并未意识到是求救信号,没有快速救援,在快沉没时才使用的新求救信号SOS(···———···)发报。泰坦尼克号沉没后,SOS才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os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求救信号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