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亲爱的客栈》里,刘涛与老公王珂在因为琐事吵架,事后刘涛一个人跑出去哭了一会,冷静下来后,她给他写了一封信:“老公,今天你的意思我明白,你说的道理我是懂的。但我还是要告诉你,有时候女人是不想听道理的。”
对于女生来说,有时候对错并不重要,我在意的只是你的态度是否温柔。
作为来自火星的男人,经常不能理解来自金星的女人。各种买买买,衣柜里已经堆满了却还嚷嚷着缺一件衣服,化妆需要一年,类似的都已经不算事了,最可怕的是女生经常不知道为什么就会冷脸,生气,闹矛盾!而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呀!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态度错了。女生是一种超级敏感的生物,一个眼神,一句无意间说出的话,就能让她们像解读摩斯密码一样研究好几天,更何况是一句尖锐的话和一个锋利的眼神。
你可能会觉得这有些小题大做,不就是随口说了句话吗?咋都这么玻璃心啊。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微表情”,是指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就能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在人们细微的表情中,脸部会“泄露”很多信息。除了语言之外,人的表情也可以充当信息传输器,心理学领域更有专门研究此类“微表情”的分支。
“微表情”能够体现出人们更加真实的动机和感受,而天生敏感的女生则更容易觉察到,它们反映的不仅是一个表情,更是你的态度问题。
许多直男们都会因为女朋友无缘无故的小情绪而头疼不已,但自封撩妹满分的情场老手们却对此如鱼得水。经验总结起来就两句话:能用一句软话解决的情绪,就绝不讲大道理。能用一个热吻解决的事情就绝不吵架。有时候服个软,认个错,是不会有损你的男子气概的。
2
很多男生都经常会在出现分歧时,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而抛出一大堆道理去挨个佐证,此时女生的心理活动则是:老娘不是傻子!我都知道!你安慰安慰我不行吗?所以说在一旁冷脸敷衍的女生已经算是贴心的了,更多的时候则是两人的情绪一上来,就脸红脖子粗的开吵了,但引发这些矛盾的经常都是一些无关原则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你以为这叫坚持自我,实则是不懂交流的本质。萧伯纳曾有言:“沟通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人们认为把话说了就行了。”
交流沟通的目的在于让别人信服认可自己的观点,而相比于吵架,言语婉转,语气温柔的话则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在妻子又在网上看中一件几千的大衣,而你恰巧囊中羞涩时,你要做的不是怒斥“你的衣柜已经塞满了,买什么买!那些衣服都够穿好几年的了。”而是“老婆,我觉得你穿衣柜里那件驼色的大衣最好看了,很显身材不说,搭什么都很好看。这件衣服,和你的气质有点不符合。”
“沟通中,人们不仅仅是要表达观点,更要在沟通中解决问题,促进相互理解。”心理学家里帕特森如是说。沟通和作战是一样的,都要讲求策略。一个温柔的态度,则更容易被人所信服。
3
不论是工作中还是学习上,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首先要端正你的态度。”但怎样才算是态度端正呢?
有一个新来的同事小石,985出身,自恃才高,颇有点眼高手低,看不上自己的工作的感觉。觉得这也太简单了,小学生都能做的事却要让他一个985毕业的大学生来做。同时也非常认同《伪装者》里那句“你别指望能力强的人态度好”,可是他只做到了后半句的态度差,忘却了前半句的前提,他的能力远没达到不可替代的地步。
实习了几个月之后,同事和上司的排挤,而且更要命的是工作上频频出错,公司损失不少。最终只能被辞退,而在接到被炒鱿鱼的通知时,他依旧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骂着这家公司不识人才,竟然辞退一个985名校出身的员工。
将自己摆的太高,只看重学历,而不懂阅历的重要,是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会犯的错误。
《傅雷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要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随和。坚持真理原是一件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是耐性。万万不要动火,令人误会。”坚持真理的时候尚且如此,更何况你是自持己见。
在说服老板上司接受你的提议时,或是在与客户洽谈中,亦或是会议中的唇枪舌战里,都要注意你说话时的态度,注重沟通的技巧。做到和颜悦色,宠辱不惊时,你就已经赢了大半了。
有些事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种问题一样,永远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此时,你如何让人信服你的立场观点的正确性,就成了一个首要的问题。
4
在《送你一颗子弹》中,刘瑜曾说:“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爱情事业尚且注重你的态度,而人生更是如此。
一个人的人生并没有成败与对错之分,但你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你人生的价值。有些人宁愿一生纸醉金迷,享受物质带来的快感,却不知在物欲将自己的生命吞噬之后,是何等的空虚与痛苦。而有些人满满品味着生活,找准了属于自己的路,即使走得很慢,但因为持之以恒,也终能到达终点。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在《动机与人格》中马斯洛将人的态度何等重要分析的淋漓尽致。不要轻视态度转变的力量,这就跟蝴蝶效应的原理是一样的。改变生活的态度,就是改变了一生。
引言:现在的人都非常机智,即使是简单的求救都能够体现出他们的智慧。有个男子不幸被困在山中,而他也选用了非常独特的求救手段,这种摩斯密码反而更能够引起救援队的注意,这也让他成功逃脱的困境。因此很多网友都对这一现象表示非常的赞赏以及好奇。下面小编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各位读者可以提前有一个了解。
首先,该密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完全掌握的,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学术。很多人之所以对这一名词有所了解,是因为电视剧以及一些小说作品当中都会出现该密码的身影。但是这种高科技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便想出的,需要经过刻苦的练习才能够完美的复刻出来。该男子竟然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够制作出密码,这也让网友感到非常的惊奇。
其次,是因为很多人在自然界中受困的时候并不会采用这种方式。而该男子这样的作为,显然非常的令人吃惊。很多人都好奇该男子的具体身份,而他对摩斯密码拥有非常狂热的态度,他在私下里经常学习相关的知识,这也使得他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够灵活的应用。因为摩斯密码本身就非常的特殊,这也让他能够快速被人发现,这也缩短了救援的时间,因此该男子才能够快速的逃离危险的场所。
此外,无论是摩斯密码本身,还是该男子的所作所为,都有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方。因为很多人根本不相信在小小的山村之中,竟然就有人使用这种高级密语。而救援人员竟然能够看懂,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这样的交流方式非常的有趣,也让网友产生的兴致。这也让人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拥有更多求救的机会。应该被大力的推广。
(1)
有人说摩斯密码是世上最简单的语言,因为它永远只有2种字母:“嘀”和“哒”。
有人说摩斯密码是世上最复杂的语言,因为嘀嗒的组合千变万化,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更何况,没有那本事先约定的翻译规则——密码本,你永远不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
摩斯密码被广泛运用于100年前。
直至1996年,法国海军发出了人类密电码式无线电通讯史上的最后一封电报:
“所有人注意,这是我们永远沉寂之前的最后一次呐喊”
(2)
得便利于家父生前在老家当地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
在上高二的时候,有一天无意间,我接触到了一本上世纪80年代使用的邮电密码本。
当时我正在暗恋一个同班同学,随即灵感突发,给我的暗恋对象写了一封情书,并将文字翻译成了摩斯密码里的“嘀嗒”。
由于年代早已久远,当年的情书也没有珍惜保存,但我永远记得女生接到我的“情书”的时候的反应……
那表情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这是什么狗屁玩意……”
好吧,我的人生第一次表白就这样吹了,但我却从此喜爱上了摩斯密码。
(3)
那个时候抗战剧、谍战剧都很多,最能激起我对摩斯密码兴趣的是一部叫《暗算》的电视剧。
它让我知道了那个年代的无线电通讯到底是怎样的。
密电码通讯的环节包括编译、发报、接听、破译。
在战争年代,能操作密电码通讯的任何一个环节的,都是牛人。
编译的时候,要注意加密,加密方式也多种多样。
发报的时候,要注意经常变换发报手法,时快时慢,防止被对方的侦听人员盯上。
接听,也或是侦听的时候,你首先要仔细核对发报人的手法是不是要找的那个人,电报声音是不是要找的声音。
破译,对方发报肯定要加密,但星期一和星期二用的可能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加密方法,甚至是两套不同的密码本,你该怎么破译呢?
(4)
在《暗算》里,有对无线电侦听和破译工作最精到的比喻。
从无线电世界里找出特定的敌人的电台,就如同从太平洋里找出某一条特定的鱼。
所以,无线电侦听工作被比喻为“听死人的心跳声”。
要想知道对方电文是怎么加密的,你只能漫无边际地把所有可能用的加密规则往里套,算着算着,人可以算成疯子。
所以,无线电破译工作被比喻为“蒙着眼睛去找一束光”。
(5)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也用不上无线电发报机了。
曾经的大哥大、bp机将他们送进了历史博物馆。
很快,手机将大哥大、bp机们也送进了历史博物馆。
又很快,我们可以在手机上快速写一篇文章,第一时间编辑后发到互联网上。
同时,摩斯密码加密技术演变成了更高级的计算机加密技术。后者的密码加密方式可以毫无规则的变化,这下就连睁着眼睛都找不到光了。
摩斯密码彻底成了历史。
那最后一声呐喊,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见。
在呐喊后的第25年,我仿佛听到了海洋那边传来的回音。
2021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