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1、数字+拉丁文。2、一句诗歌的每个字的第一个字母(dkdfcdmkmfcm.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3、ppnn13moddkstFeb1st。(频频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4、乐谱版密码:334554321123322(EEFGGFEDCCDEEDD)在进行英文和数字的部分交换。
另外:高考准考证号,某张充值卡密码,空调包装箱上十位数序列号,很久以前的呼机号码,身高体重三围数字,某张人民币号码,……等等。
希望对你有用……O(∩_∩)O~
五线谱的话也不是那么难,数就可以了,从上到下5条线对吧:在第5条线上的是3,第5条线下面是2,第5条线下再加一条小横线,在小横线上的是1,依次这样去数,第4条和第5条线中间是4,在第4条上的是5,第3条和第4条中间的是6,在第3条上的是7,第2和第3条线中间是8,明白了么?
1=C表示密码从do开始,又提示了是英文,所以do=字母A。从高音谱号的下加一线到上加一线共有22个音,对应钢琴键盘从中央C到高音la的22个键。重新用字母标号:ABCDEFG……
对应五线谱后可得到:painful love
自然密码的鼻祖是凯撒密码,就是每个字母后移三个,A-D,B-E,比如WORD,变为ZRUG。
而现代密码的起源是一战时,在二战时充分发展起来,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密码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发展起来。其原理是通过二进制的置换和变换,通过增加信息的冗余度来加密。
密码是按特定法则编成,用以对通信双方的信息进行明密变换的符号。换而言之,密码是隐蔽了真实内容的符号序列。就是把用公开的、标准的信息编码表示的信息通过一种变换手段,将其变为除通信双方以外其他人所不能读懂的信息编码,这种独特的信息编码就是密码。
密码是一门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密码在古代就被用于传递秘密消息。在近代和现代战争中,传递情报和指挥战争均离不开密码,外交斗争中也离不开密码。密码一般用于信息通信传输过程中的保密和存储中的保密。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密码技术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密码除了用于信息加密外,也用于数据信息签名和安全认证。这样,密码的应用也不再只局限于为军事、外交斗争服务,它也广泛应用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当今世界已经出现了密码应用的社会化和个人化趋势。例如:可以将密码技术应用在电子商务中,对网上交易双方的身份和商业信用进行识别,防止网上电子商务中的“黑客”和欺诈行为;应用于增值税发票中,可以防伪、防篡改,杜绝了各种利用增值税发票偷、漏、逃、骗国家税收的行为,并大大方便了税务稽查;应用于银行支票鉴别中,可以大大降低利用假支票进行金融诈骗的金融犯罪行为;应用于个人移动通信中,大大增强了通信信息的保密性等等。
据路透社4日报道,英国安全局近日解密的一批文件,首次向世人展示了英国情报部门的工作成果。破译“裙中密码”就是其中著名的一起。
黑客密码密码的应用裙中藏玄机
二战期间,纳粹特工在探测盟军机密军事情报后,将这些情报传递给他们的负责人,从而决定作战方针。一次,盟军的检查员截获了一张设计图纸。这张设计草图上是3位年轻的模特,她们穿着时尚的服装。
表面上看起来,设计草图很寻常,然而这张看似“清白”的图纸没能瞒过英国反间谍专家们的眼睛。英国安全局的官员们识破了纳粹特工的诡计,命令密码破译员和检查员迅速破译这些密码。
大批敌方援军随时可能到来。”最终从这张设计图纸上密码破译员们读出了这样的信息。
原来纳粹特工利用莫尔斯电码的点和长横等符号作为密码,把这些密码做成装饰图案,藏在图上诸如模特的长裙、外套和帽子等图案中。
手段多种多样
解密文件还展示了纳粹特工其他巧妙的传递情报的方法。为了把情报伪装得“天衣无缝”从而顺利寄出,纳粹特工可谓是殚精竭虑。
隐形的墨水、针刺的小孔以及字母的凹进都是他们的惯用伎俩。纳粹特工利用这些暗示告知军队活动、轰炸式袭击和军舰建造的具体细节。
他们还会把密码藏在活页乐谱、教你下象棋的描述以及速记符号里面。这些带密码的情报被伪装成普通书信。
有时他们把明信片加厚一层,在夹层中塞满极其薄的纸片和文书。种种稀奇古怪的手段让人防不胜防。
老马也失蹄
纳粹特工还利用字母表“作弊”。看起来只是一份普通的信件,但你把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拼起来,就是一封“机密情报”。
两名德国特务1942年被捕,他们向英国情报部门坦白了这种藏匿密码的方法。然而,英国情报部门两次都与这样的机密文件失之交臂,让情报流传了出去。原因是,他们认为不再会有这种藏匿情报的方法,所以并未把那两封信当成机密文件处理。
这种密码藏在一封“休伯特”写给“珍妮特”姑妈的信中。信中暗藏的情报是“14架波音堡垒式轰炸机昨日抵达伦敦。飞行员将空袭基尔(德国城市)”。
英国战时情报侦察负责人大卫·皮特里曾尴尬地承认这两次失败“有点烦人”。
但随着战争的发展,反间谍官员们也发明了种种探测可疑信件的方法。
证据确凿的纳粹特工信件通常包括:文字散漫而没有重点,信寄往中立国而信封上贴着大量的邮票。
书信中有艰深难懂又少用的短语是暗藏密码的标志之一。
而信件中人员的罗列和大段关于桥牌的内容也会引起怀疑。
乐谱是用一种速记法写成的。我们则称之为“纯粹低音”,或者干脆称作“数字低音”。最开始它仅用于风琴,但因为它是一种非常简便的记录音乐的方法,在17世纪初期,便已被广泛应用于所有的键盘音乐。从一般意义上讲,数字低音是音符和密码的混和体。音符只用于记录低音,上方的数字则注明需要添加的和弦数。
作曲家广泛采用数字低音的写作方法,即只写出旋律及和声部分的低音,并在低音下面写上数字表明他所要的和声。在实际演出中,由演奏家根据数字的提示填充和声。这是一种简便的作曲方法,带有即兴的成分,它使当时的作曲家可以创作大量的作品。由于Baroque时期数字低音的使用非常普遍,这个时期也被人们称为数字低音时代。
17世纪前半叶,室内乐的组合相当多样化,通常用1至4 把古提琴,或古提琴与木管乐器,加数字低音作为伴奏。数字低音通常用一键盘乐器加一旋律乐器(低音提琴)演奏,
又称通奏低音。两把小提琴加通奏低音的组合一直流行。
这首Pachelbel的《D大调 Canon与Gigue》就使用了由3部小提琴和数字低音(通常由大提琴担任)组成。旋律简单朴实,具有精密完美的乐曲结构,充分展现对位法的魅力。
首先由低音乐器奏出两小节顽固低音音型,只有两小节8个音符组成的同一旋律,一共反覆了28次。接着由第一小提琴奏出主旋律,第二、三小提琴分别相差两小节依次加入,演奏与第一小提琴完全相同的曲谱,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二部小提琴以简单的架构发展,节奏和音量逐渐加快加强,最后达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