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法原则(三分法则的特点)

2023-03-02 15:45:02 摩斯密码知识 思思

什么是三分法?

这是构图系列的第3篇,再说说最经典的三分法,具体其实在之前的文章有介绍过。感兴趣可以回去看看:

「构图」三分法--初学者的难题

好了,下面开始正题:

拍摄照片最流行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三分法则”。 虽然这种构图规则经常被摄影师使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准确地理解它是什么,或者它什么时候起作用。 本文介绍了三分法,并解释什么时候用它来构图(或不构图)。 请记住,这个规则是给初学者和那些觉得构图很难的人的一个建议,但绝对不是拍出好照片的唯一方法。

三分法是一种偏离中心的构图方式,照片的重要元素沿着3x3的网格排列,网格平均地将图像分成9个部分。 对于许多摄影师来说,这种构图方式是赋予照片结构并使其更具吸引力的基本方式。 根据三分法则,摄影师在他们的照片中设想出四条直线,这也创造了四个交叉点。 看看下面的插图:

框架中的重要元素应该放在这些线的交点上,如上图所示。 或者,当拍摄由直线组成的像树或地平线这样的物体时,三分法则建议将它们沿着四条直线中的一条放置。 看看下面这张照片:

正如你所看到的,地平线和主要主体都沿着这个网格排列:

你可以在任何类型的摄影中应用三分法则。 在下面的肖像例子中,拍摄对象的眼睛位于照片上方三分之二的位置,她的鼻子也依照三分法则对齐:

那么,什么时候应该使用三分法呢? 这条规则的基本价值在于提醒自己,偏离中心的构图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大多数时候,新手摄影师会默认地把他们的主题放在中心,形成中心构图。 虽然中心构图是一种非常有力的照片构图方式,但是对每张照片使用中心构图可能会很无聊单调。 如果你发现你正在这样做,你可以使用三分法则增加更多的趣味和多样性。

要使用三分法则,首先想象一个3x3的网格(相机或手机可以开启显示网格的设置) ,并把你的主题沿着这些线和交叉点。你可能会发现你更喜欢这种构图,而不是把你的主体放在中心。

所以,如果你正在努力学习构图,你可能会发现三分法是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使你的照片更好看。

三分法的最大问题在于它本身不会改变,即使你的拍摄对象改变了。 它根本没有考虑到你所拍摄的内容。 例如,在某些场景中,为了遵守三分法则,你可能会妥协你的构图,排除重要元素。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千篇一律的组合。

三分法的整体思想是,它引导初学者去使用偏离中心的构图。 不过,这可能会让你以为你的拍摄对象总是(或经常)需要沿着3x3网格的线条和交叉点放置,这才是成功的构图。

实际上,任何类型的非中心构图——不仅仅是三分法——都有其特有的效果。 试着将你的主题稍微偏离中心,或者甚至在极端的角落。 有时,场景本身会决定哪种构图最适合你的照片。 在下面的图片中,你可以看到有意将主体放置在画面边缘,以便用负空间构图传达一种孤立感:

在拍摄这张照片时,我希望它能够有些引人注目和出人意料。 如果我用三分法来演绎,它就不会传达那种情感信息。

与此同时,不要低估中心构图。 虽然如果你过度使用它,它可能会很无聊,但它也可以是最强大的构图方式。很多情况也适用使用中心构图,特别是如果场景中有一个单一的、强烈的主题:

三分法当然值得摸索学习,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开始学习摄影构图的人来说。 但是,随着你的进步,你会开始意识到好的构图不是要遵守严格的规则,而是要根据每张照片的特点进行构图。 不同的构图在不同的情况下都是最理想的。 虽然三分法对于某些照片来说很管用,但这并不是捕捉一张好照片的唯一方法。 事实上,任何类型的构图都可以是美的,如果你从未超越三分法则,你会失去许多捕捉美的机会。

三分法原则(三分法则的特点) 第1张

突发事件应对法三分法包括什么

三分法,即把突发事件分为:

1、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水灾,风灾、森林火灾等。

2、重大事故,又称技术发展型灾害。

3、重大社会事件,又称社会秩序型灾害,如社会骚乱、非法聚集、恐怖袭击、外敌攻击等,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什么是杨甦宏三分法?

杨甦宏三分法,简单地说,就是把课堂时间分成三份,三分之一由大学生自学(紧张自学),三分之一提问和回答(及时考核),三分之一由老师重点讲授和答疑(反馈提高)。

三份时间不一定要求是等份,可以根据师生的偏好、学生自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安排,既可以是1:1:8,也可以是4:3:3。一般情况下可以分成三等份,有利于时间的掌控。如果学生自学时间内没有完成规定的内容,可以临时延长自学时间,缩短考核时间。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比例,使用了三分法的班级,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都会出现质的飞跃。

开课时,老师需要简要介绍当次课的自学内容,同时总结上堂课同学们对三分法的建议,对本次课的学习规则进行改进;在自学时间,老师除了维持秩序,及时纠正个别同学开小差的情况外,还要针对自学中的个别提问,做好现场解答,此阶段需要维护安静的学习氛围,老师不要过多走动;在问答考核时间,除第一次示范由老师完成主持人工作外,后面的组织工作都应该交给“班级学习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学委会)来主持整个过程并记录好平时成绩,老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表现并注意流程的民主和公平性,做好意见的征求和采纳工作,积极思考三分法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工作。第三部分答疑阶段,老师应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回顾,做好重点难点的讲解,督促学委会对三分法执行过程中同学们的建议进行讨论和修改实施,最后布置好下节课的预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