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七年级上下册的数学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上下册的数学思维导图:整式的加减 七年级上下册的数学思维导图:相交线与平行线 七年级上下册的数学思维导图:三角形 七年级上下册的数学思维导图:变量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上下册的整式数学知识点
(一)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整式加减
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思维导图在初一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应用价值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 下面我精心整理了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欣赏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1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2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3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4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5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6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7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8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相关文章:
1. 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
2. 历史知识思维导图必修框架图
3. 7年级数学有理数的思维导图
4. 7年级数学的思维导图
5. 思维导图作图规则和绘制方法详解
6. 7年级上语文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如下:
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数学上,实数定义为与数轴上点相对应的数。实数可以直观地看作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但仅仅以列举的方式不能描述实数的整体。实数和虚数共同构成复数。
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两类,或代数数和超越数两类。实数集通常用黑正体字母 R 表示。R表示n维实数空间。实数是不可数的。实数是实数理论的核心研究对象。
发展历史:
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以毕达哥拉斯为首的希腊数学家们认识到有理数在几何上不能满足需要,但毕达哥拉斯本身并不承认无理数的存在。 直到17世纪,实数才在欧洲被广泛接受。18世纪,微积分学在实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1871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第一次提出了实数的严格定义。
正因如此,毕达哥拉斯本人甚至有“万物皆数”的信念,这里的数是指自然数(1 , 2 , 3 ,...),而由自然数的比就得到所有正有理数,而有理数集存在“缝隙”这一事实,对当时很多数学家来说可谓极大的打击(见第一次数学危机)。
七年级数学下册的思维导图应该如何整理?最近一段时间思维导图不仅仅在职场有很多的应用,在学习与生活里大家也都可以普遍使用思维导图了。特别是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都在推行思维导图培训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思维导图与七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是如何结合的吧。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1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2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3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4
以上就是七年级数学下册的思维导图整理了,作为初中的第一个学年,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通过一些方法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就非常的重要了,因为现在已经不是死记硬背的时代了,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应该找寻一些方法,来实现不断的突破。好了七年级数学下册的思维导图整理就到这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