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
恺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
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在8年的时间里征服了高卢全境(今法国一带),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享年56岁。恺撒死后,其甥孙及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
扩展资料:
经历
公元前74年,返回罗马,并继承奥莱利乌斯·科塔的职位,成为祭司。公元前72年,获军事保民官。
公元前70年,再次参与选举,并当选公元前69年的财务官,任期一年,自动获得元老院议员的资格。恺撒于公元前69年前往西班牙赴任,作为总督副手,主管行省的财政。各城市巡回审案期间,请求解除职务,离开西班牙。
返回罗马后,公元前66年恺撒被委任以“阿庇亚大道管理人”的头衔,负责维护这条连接罗马和布林迪西的通衢大道。后自荐就任次年的新市政官的职位并当选。主要负责城市的公共设施(特别是神庙)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市场和其他罗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事务。
公元前63年是西塞罗的执政官任期年,与平民阶层决裂,结果任期中无所作为。相反,恺撒节节胜利。此时,罗马的祭司长皮乌斯去世,恺撒参加竞选,并顺利当选这一终身职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凯撒是遇刺身亡的。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遭以布鲁图斯等人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享年58岁。
公元前44年,为拯救卡莱会战中被俘虏的9000名罗马士兵,恺撒宣布将远征帕提亚。但是,当时的占卜师说“只有王者才能征服帕提亚”,此举更加深共和派议员的不安,认为恺撒终将称王。二月,在一项典礼上,执政官安东尼将花环献给恺撒,并称呼恺撒为王。虽然恺撒拒绝,但反恺撒一派却变得更为恐惧,于是策划谋杀恺撒。
扩展资料
由于反对凯撒的人越来越多。公元前44年,马库斯 布鲁图和盖尤斯 卡修斯商定,要不择手段地阻止凯撒。他们很快得到其他罗马重要人物的支持,行刺凯撒的阴谋就此展开。
公元前44年3月15日,一切都已准备就绪。这一天是个节日,人们都外出庆祝,因而市镇较往日更为清静。共谋犯们把武器藏在平时放公文的箱子里,企图在凯撒到元老院开会时趁机行刺。尽管机关算尽,但凯撒当日却因身体不适而不想出席会议。于是,布鲁图被派去寻找凯撒,并引诱凯撒落入圈套。在布鲁图的劝说下,凯撒终于愿意前往元老院做演讲。
希腊语教师阿特米多拉斯在得知这个阴谋后,曾递给凯撒一张字条以警告他有人要谋害他。但不幸的是,凯撒以为这只是普通的陈情字条,并未阅读其中的内容。到了元老院,凯撒才刚入座,谋刺者就将他团团围住,展开攻击。凯撒试图抵抗刀光剑影,但仅仅数秒钟不到,他就已经身中23刀。没过多久,在元老院会议厅的一座雕像下,凯撒倒在一片血泊中断气身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罗马共和国独裁官)
凯撒之所以被称为魔鬼是因为凯撒曾经屠杀了一百万人,俘虏了一百万人;在亚历山大会战中,还使得亚历山大城的大图书馆六十多万本书毁于一旦,因此被称为“魔鬼”。
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在8年的时间里征服了高卢全境(今法国一带),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扩展资料:
公元前44年,恺撒宣布将远征帕提亚。但是,当时的占卜师说“只有王者才能征服帕提亚”,此举更加深共和派议员的不安,认为恺撒终将称王。二月,在一项典礼上,执政官安东尼将花环献给恺撒,并称呼恺撒为王。虽然恺撒拒绝,但反恺撒一派却变得更为恐惧,于是策划谋杀恺撒。
阴谋刺杀他的人中间,几乎没有谁在他死后活过3年的。所有人都被判有罪,并以不同方式死于非命:一部分人死于海难,一部分人死于屋大维和其他恺撒部将随后发动的战争,有些用刺杀恺撒的同一把匕首自杀。
恺撒死时58岁,死后被按照法令列入众神行列,被尊为“神圣的尤利乌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
都是
即是一个人 Caesar。也是德国的皇号Kaiser和俄国的皇号Czar。
盖厄斯·儒略·凯撒
公元前100~前44
著名的罗马军事和政治领袖盖厄斯·儒略·凯撒(Gaius Julius Caesar),出生在一个政治大动乱的时期。
公元前二世纪,罗马人在第二次战胜迦太基之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这次胜利使许多罗马人大发横财,但是连绵不断的战争扰乱了罗马的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许多农民的财产被抢夺一空。最初的罗马元老院只不过是个小城市的元老院,实践已经证明它已经不能合理地治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政治上腐化堕落,贪污受贿到处盛行,整个地中海周围地方都因罗马人的昏庸统治而遭灾受难。约从公元前133年起,就在罗马出现了一场长期的动乱。政治家、军事将领和民众领袖相互间钩心斗角、争权夺利。游击队(如公元前87年马留的游击队和公元前82年索拉的游击队)经常在罗马神出鬼没,东袭西扰。虽然昏庸的统治这一事实路人皆知,但是大多数罗马公民希望继续维持共和制政体。儒略·凯撒也许是第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清楚地认识到这个民主政体不值得挽救了,因为它已经达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凯撒出生在一个有悠久历史的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年青时就步入政坛,有关他所担任过的各种职务、结过的各种联盟和政治崛起的详细情况纷繁复杂,在此不打算加以叙述。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58年,他42岁时被任命为罗马所辖的三个行省的总督。这三个行省是阿尔卑斯山南侧的高卢(位于意大利北部)、伊利里可姆(在今南斯拉夫沿海地区)和纳博尼兹高卢(法国南部沿海地区)。那时他统帅四个罗马军团,大约有两万将士。
在公元前58年到前51年期间,凯撒率领这四个军团,入侵并征服了高卢所有其余的地区,大体上包括今日法国和比利时以及瑞士、德国、荷兰的部分地区。虽然他的部队在数量上还不及他的对手,但却战胜了高卢地区的部落,把直到莱茵河畔的所有领土都纳入了罗马的版图。他还派遣两支部队渡海到英国,但未取得永久性的战果。
当时业已成为一个重要政治人物的凯撒,由于征服了高卢,回到罗马后即成了一位受到普遍爱戴的英雄,他深得民心;强大至极,但他的政敌则对他嫉恨不已,当他完成军事指挥后,罗马元老院下令让他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即不许带部队返回罗马。凯撒感到忧虑不安,如果他不带部队返回罗马,他的政敌就会利用这个机会干掉他,他的这种想法不无道理。于是在公元前49年1月10日至11的夜晚,凯撒率领他的部队越过意大利北部的卢比孔河,长驱直入抵达罗马城,以表示对元老院的蔑视。这种明显的不法举动引起了一场内战,一方是凯撒的军团,一方为忠实于元老院的部队。这场内战持续四年,以凯撒的彻底胜利而告终。最后一战是在公元前45年3月7日在西班牙曼达进行的。
凯撒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自己最适合担当建立罗马所需要的有效而开明的专制制度的任务。公元前45年10月他返回罗马,不久就成为终身独裁者。公元前44年2月有人要为他加冕,被他拒绝了。但由于他是一个军事独裁者,所以这并未给拥护共和制政体的反对派消除疑虑。公元前44年3月15日(著名的三·一五),在一次元老院会上凯撒被一伙阴谋者暗杀。
凯撒在他的晚年期间,开始筹划一场生气勃勃的改革运动。他计划在整个罗马帝国内重新调配军队元老,让罗马的贫民到新社区去重新安家落户。他把罗马公民权扩大到新征服的几个民族中去。他计划在意大利城市中建立起统一的市政体制,还计划了一个庞大的建筑工程和罗马法典的编纂,还实行了许多其他改革。但是他未能为罗马建立一种令人满意的立宪政体,也许这是使他早归西天的主要原因。
由于凯撒在曼达的胜利和在罗马遇刺之间仅有一年的时间,所以他的许多计划从未得到贯彻执行,因此很难说假如他没有遇刺,他的政府究竟会怎样开明,怎样卓有成效。在他所有的改革中,最有持久影响的一项是实行一种历法①。他实行的历法从那时起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改。
儒略·凯撒是历史上聪明绝顶的政治人物之一,具有多方面的天赋。他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杰出的将领,优秀的演说家和作家。他的描写征服高卢的《高卢战记》一书长期被看作是一部第一流的文学作品,许多学生认为在所有的拉丁文学著作中它最通俗易懂,最动人心弦。凯撒果断勇敢,雄姿飒爽,潇洒倜傥。他是一个风流公子,即使按当时的标准来看,他也是一个荒淫无度的好色狂(他最闻名的风流韵事是与克丽佩脱拉之间的著名罗曼史)。
人们常常指责凯撒的人格,他极欲获得权力,当然就利用职权大发横财。但是与大多数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不同,一般说来他既不虔诚也不虚伪。在同高卢人的战争中,凯撒凶暴残忍,但是对被打败的对手却特别宽宏大量。
德国的皇号Kaiser和俄国的皇号Czar都源自“Caesar(凯撒)”一词,这是他的名字所享有的威望。他的名声一直都比他的甥孙——罗马帝国的真正创始人奥古斯都·凯撒显赫得多。但是儒略·凯撒对历史的影响并不等于他巨大的声望。他在推翻罗马共和国中无疑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也不能夸大他在这方面的重要性,因为罗马共和政体本来已摇摇欲坠,濒于覆灭。
恺撒
不是暴君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史称恺撒大帝,又译盖厄斯·儒略·凯撒、加伊乌斯·朱利叶斯·凯撒等,罗马共和国(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并且以其优越的才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奠基者。
恺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
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在8年的时间里征服了高卢全境(今法国一带),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扩展资料:
凯撒的一生斗争,只不过是奴隶主阶级中一个统治集团跟另一个统治集团为了该不该改变统治方式而作的斗争,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改善了这个奴隶制国家的处境,使奴隶制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可是受惠的仍然只是奴隶主阶级,根本没影响到当时广大奴隶阶级的命运。
其次,他一生的成功,主要应该归之于他的恰巧处在罗马共和国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历史时代,一时风云际会,机缘凑合,让他不自觉地完成了历史要他完成的事业,这里,他的个人品质坚毅、机智大胆、圆滑等等,在其中只起了极其有限的作用,因而过分吹捧凯撒是不恰当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恺撒
生平
一、早期教育
凯撒早年的情况,特别是他接受教育的情况,由于缺少资料,一直不甚清楚。和那个时代任何一个年青的罗马贵族一样,直到7岁为止,凯撒一直受其母亲的影响。
此外按照传统,在学习完字母和数字以及拉丁文的入门知识之后(另外,我们也知道,凯撒精通希腊文),凯撒应当师从雄辩术教师,学习演讲辩论。
此外,他还要学习哲学和法律等基础知识;最后,如同所有贵族子弟,接受军事技术方面的教育,包括阅读各种历史、攻城术和战术等方面的著作,参加各种各样军事体育训练。
7岁时,凯撒被送进了专门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在校内,凯撒的文学、历史、地理等科目总是得到老师的夸奖。他活泼开朗,脑子灵敏,而且令老师惊奇的是他有问不完的问题,而且总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凯撒小时候最崇拜的就是他的姑父——马略,他常常缠着姑父给他讲他在外出征打仗的故事。凯撒的母亲相信自己的儿子不是凡夫俗子,便加强了对他的教育。凯撒也不辜负母亲的期望,博览群书,学业日益长进,文章写得非常好,十几岁就发表了《赫库力斯的功勋》和悲剧《俄狄浦斯》。
他酷爱古希腊文化,特别是希腊的古典文学。除文学外,凯撒还喜欢体育运动,他精通骑马、剑术等,肌肉发达,体魄非常强健。
15岁时,按照罗马的习俗,凯撒开始穿成人的白长袍。
二、初出茅庐
1、与苏拉的冲突
公元前86年和前84年,元老院民众派领袖马略和秦纳先后去世,前者是凯撒的姑父,后者曾提名凯撒为朱庇特神祭司,而凯撒则由于亲缘等原因被视为马略的当然支持者。虽然凯撒一下子失去了两个保护人,但是也同时获得了从事某种职业并取得巨大成就的自由。
前84年,凯撒娶秦纳之女科涅莉亚为妻。这桩婚姻不仅给他带来了一个女儿——尤莉娅,而且还使其获得了元老院民众派成员的支持。
前82年,在内战中取胜,并得到元老院精英派成员支持的独裁官苏拉要求凯撒同科涅莉亚离婚。但是,凯撒选择了拒绝并谨慎地离开了罗马。
在亲友的帮助下,凯撒躲过了放逐和死亡的威胁。虽然后来苏拉屈服于对年青的凯撒之各种有利的强大压力而宽恕了后者(传说,苏拉在同意宽恕凯撒时曾向为凯撒说情的属下言道:“汝等当知,这个年轻人将比马略可怕百倍!”),但凯撒仍然认为远离罗马更为审慎。
2、首次前往东方
公元前82年至前79年间,凯撒旅居东方,并在前81年随马尔库斯·泰尔穆斯(MarcusTerentiusVarroLucullus)前往小亚细亚。他到达小亚细亚之后,很快便接受了一项使命:前往比提尼亚寻找船只。比提尼亚国王尼科美德已经答应了向罗马供应船只,却迟迟不肯履约。
初出茅庐的凯撒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也许是完成得太圆满了,他的对手开始传言正是这位罗马使者不寻常的魅力,才使得狡猾的国王唯命是从。
虽然这仅是一个插曲,却给人们留下了凯撒是同性恋的印象,而且这一影响是长远的,以至于他的士兵(根据苏维托尼乌斯的说法)在很久以后的一次凯旋式中称其统帅为“所有女人的男人,所有男人的女人”。
前80年,凯撒随军前往米蒂莱,在战斗中,凯撒显示出了非凡的军事和外交才能,并因为表现英勇而获得桂冠。前79年至前78年,他还参加了清剿奇里乞亚海盗的战斗。
3、返回罗马
前78年,苏拉去世,凯撒回到了阔别数载的家乡。在罗马的家中赋闲期间,凯撒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极少关心政治,仅仅是以律师的身份在法庭等处为自己和支持者辩护或起诉。
例如:前78年在执政官莱皮德叛乱失败后,凯撒要求赦免自己的拥护者;前77年起诉其政敌多拉贝拉贪污;前76年为希腊人辩护,与该尤斯·安东尼乌斯当庭对抗。
4、再次前往东方
但是,凯撒并没有坚持下去,前76年,他再次踏上了前往东方的旅程。公元前75年,他在罗德岛拜米隆之子、雄辩大师阿波罗尼奥斯为师,进修雄辩学。
在旅途中,他被奇里乞亚海盗劫持了,海盗们向他的家人勒索二十塔兰特的高额赎金。凯撒讽刺海盗们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并要求海盗至少要求五十塔兰特。在等待赎金的38天之中被海盗们囚禁,但他却说获释后一定要将海盗们统统钉上十字架。
海盗们认为这只是他的戏言,仍善待凯撒如旧。
凯撒获释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践行诺言。他组织了一支舰队攻打海盗的基地并成功抓获所有劫持他的海盗,判决全部钉上十字架。但因为那些海盗善待他,凯撒为了减轻其痛苦,先把他们的气管割断,才把他们的尸体钉上十字架。
简介
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拉丁文:GaiusJuliusCaesar,前100年7月-前44年3月15日),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是罗马共和国体制转向罗马帝国的关键人物,欧洲史称凯撒大帝,及罗马共和国的独裁者。他也是拉丁文散文的作者。
凯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大祭司、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用了8年时间征服高卢全境(现在的法国),亦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前44年,凯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凯撒身后,其甥孙及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且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拉丁语:Imperator)。
扩展资料:
影响和评价
凯撒是罗马帝国的奠基者,故被一些历史学家视为罗马帝国的无冕之皇,有凯撒大帝之称。甚至有历史学家将其视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以其就任终身独裁官的日子为罗马帝国的诞生日。影响所及,有罗马君主以其名字“凯撒”作为皇帝称号;其后之德意志帝国及俄罗斯帝国君主亦以“凯撒”作为皇帝称号。
俄语中沙皇(俄语:царь)一词中的“沙”来自古罗马皇帝头衔凯撒(俄语:Caesar)的转音,царь有“皇帝”的含义。中文译名则采半音译半义译,译为“沙皇”。
主要著作
凯撒与同时代的西塞罗被后世并称为拉丁文学的两大文豪。凯撒生前曾留下大量的私人信件与文章,但由于奥古斯都将凯撒神化为神君,因此绝大多数的著作都遭到了销毁;目前凯撒主要的传世著作是他亲身经历的战争回忆录,至今仍因高度的文字水平被西方的学校教育作为拉丁语教材。
《高卢战记》、《内战记》、《亚历山大里亚战记》、《阿非利加战记》、《西班牙战记》、《赫库力斯的功勋》、《俄狄浦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