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钥是一种参数(它是在明文转换为密文或将密文转换为明文的算法中输入的数据),加密算法是明文转换成密文的变换函数,同样的密钥可以用不同的加密算法,得到的密文就不一样了。
举一个示例,例如凯撒密码,该字母向后旋转n位,该n是密钥, 向后移动的方法称为算法。 尽管使用相同的算法,但是对明文用不同的密钥加密的结果不一样。
例如,Run使用Key = 1(密钥)的凯撒密码,即Svo,而Key = 2(密钥)的加密,则成为Twp,因此密钥和算法存在很大差异。
现在大多数公钥密码系统都使用RSA算法,但是每个人的密钥的密文不同。 通常,该算法是公共的,密钥不是公共的。 加密算法恰好包含两个输入参数,一个是明文,另一个是密钥。
扩展资料:
1、密钥算法
使用极其复杂的加密算法,即使解密者可以加密他选择的任意数量的明文,也无法找出破译密文的方法。 秘密密钥的一个弱点是解密密钥必须与加密密码相同,这引发了如何安全分配密钥的问题。
2、公钥算法
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指在对密文应用解密算法后可以获得明文。 第二个条件是指不可能从密文中得出解密算法。 第三个条件是指即使任何明文形式的选择都无法解密密码,解密程序也可以加密。 如果满足上述条件,则可以公开加密算法。
根据苏维托尼乌斯的记载,恺撒曾用此方法对重要的军事信息进行加密: 如果需要保密,信中便用暗号,也即是改变字母顺序,使局外人无法组成一个单词。如果想要读懂和理解它们的意思,得用第4个字母置换第一个字母,即以D代A,余此类推。
同样,奥古斯都也使用过类似方式,只不过他是把字母向右移动一位,而且末尾不折回。每当他用密语写作时,他都用B代表A,C代表B,其余的字母也依同样的规则;用A代表Z。
扩展资料:
密码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高卢战记》有描述恺撒曾经使用密码来传递信息,即所谓的“恺撒密码”,它是一种替代密码,通过将字母按顺序推后起3位起到加密作用,如将字母A换作字母D,将字母B换作字母E。因据说恺撒是率先使用加密函的古代将领之一,因此这种加密方法被称为恺撒密码。这是一种简单的加密方法,这种密码的密度是很低的,只需简单地统计字频就可以破译。 现今又叫“移位密码”,只不过移动的为数不一定是3位而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凯撒密码
它是一种代换密码。据说恺撒是率先使用加密函的古代将领之一,因此这种加密方法被称为恺撒密码。
凯撒密码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对称加密体制,在古罗马的时候都已经很流行,他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把字母移动一定的位数来实现加密和解密。明文中的所有字母都在字母表上向后(或向前)按照一个固定数目进行偏移后被替换成密文。例如,当偏移量是3的时候,所有的字母A将被替换成D,B变成E,以此类推X将变成A,Y变成B,Z变成C。由此可见,位数就是凯撒密码加密和解密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