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八法的口诀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汉字楷书的点画形式。
从书法常识来说,永字八法并不书写的笔法,而是一种类似于初学者的基本功底打造的必备基础课,当然只限于楷书和行书,篆书、隶书和草书是不适应这个法则的。
永字八法的意义
“永字八法”对我们学习书法,超脱对笔法之“形”的束缚,具有一定意义。
“永”字从第一笔的起笔到最后一笔的收笔,笔画与笔画之间互相关联呼应的轨迹,也就是点画之间隐含的笔断意不断的意境,使全字脉络畅通,全字点画的迎让、开合都彼此关联,凝神于一处。所以古时有很多练习书法的人,几乎每天都要写几十遍。
“永”字八法不仅仅是使楷书基本笔画写法具体化和通俗化,而是其笔画的八种形态和方圆兼施的结字方法,形成了中国书法最经典的模式,它在中国数千年的书法历程中,成为书坛学子学习、把握书法技巧的最佳途径。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划,以诸宗元所着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笔画一 侧
笔锋着纸后向右,慢慢加重力道下压再慢慢上收转向,回笔藏锋视情形改变其角度。
笔画二 勒
笔锋触纸向右下压再横画而慢慢收起,作一横向笔画。
笔画三 努
为一直向笔画,以直笔之法作开头,竖笔慢慢向下写,向左微偏作一曲度后返回,其笔画不宜直,否则无力。
笔画四 趯
当竖直笔画完后,趁其势顿笔再向左上偏,一出即收笔向上。
笔画五 策
笔锋触纸向右压再转右上斜画而慢慢收起,要点是需轻抬而进。
笔画六 掠
向左下的笔画,必须快而准,取之中的险劲为要节,出锋需乾净俐落,利而不墬.
笔画七 啄
又称短撇,为一向左下之笔画,如同鸟啄树般的力道和气势。
笔画八 磔
向左下之笔画,徐徐而有劲,收尾时下压再向右横画而慢慢收起。
以上为永字八法,势中国书法笔画的根基,由练熟此八划后,即可延伸多样笔画,并各得其精神气度。
永字八法指的是书法用笔的基本类型。
取「永」字中侧(点)、勒(横书)、努(直笔)、趯(钩)、策(斜书向上之笔)、掠(撇)、啄(右短撇)、磔(捺)等八种不同的运笔方式,当作学习书法正楷点画的简要法则。
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
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点法
就是“侧”,在写这个点字的时候笔锋倾斜着往右,上轻下重就是开始起笔时候轻一点,慢慢的下面就重点,然后结尾的时候带点回收劲转向。
横法
就是“勒”,在起笔和落笔的时候呢有种勒住马绳的感觉,故而为“勒”。
竖法
就是“努”,是一个直笔画,以直开始慢慢向下的时候要稍微左偏那么一丢丢,曾比喻为拉弓射箭姿势,而为努。
钩法
就是“趯”,顺着竖的笔画劲往左上方一提 ,然后顺势收笔。
提法
就是“趯”,顺着竖的笔画劲往左上方一提 ,然后顺势收笔。
撇法
就是“掠”,写这个笔画的时候,笔锋要干脆利落,然后要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的样子。
短撇
就是“啄”,是左下的一个笔画,像啄木鸟啄树一样的快准,故而为“啄”。
捺法
就是“磷”,是个右下笔划,从起笔的力道到后面的越来越用力,可以说是徐徐而有劲,特别是后面那个转折的地方,一压一提,要用巧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