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变革性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与网络深度融合。无论是网络通信、刷卡消费、扫码支付等简单的口令鉴别,还是第二代身份证、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移动警务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基础设施,又或是利用密码技术实现数据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密码作为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默默守护着每一个人。
密码乃国之重器,是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与基础支撑,关系到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和社会公共利益。正如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武所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密码等安全功能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信息业务功能同等重要,将成为信息产品和服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码将像水和空气一样融入信息产品和服务,没有水和空气,信息产品和服务将无法生存。”
进入新时代,密码工作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首先,网络空间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也给密码带来了新的政策发展机遇,国家一系列的重大战略部署均和密码息息相关。其次,数字经济为“密码﹢”时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场需求,密码深度融合于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等一系列国家行动计划中,为之赋予了隐形的保护罩。最后,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数据隐私保护需求旺盛,使密码成为人们的“刚需”。
密码作为安全基因,只有融合才有价值。当前,《密码法》已正式实施两年,各行各业的密码安全意识显著提升,陆续开启应用试点。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渗透,多种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密保护和安全认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内生的密码能力需求不断增多,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隐私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正与密码日渐融合,合力助推我国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旨在规范密码应用和管理,促进密码事业发展,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提升密码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是我国密码领域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密码法,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密码法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框架下,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颁布实施将极大提升密码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有力促进密码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规范应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将为密码部门提高“三服务”能力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扩展资料
密码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命门”、“命脉”,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密码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特殊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密码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担负着更加繁重的保障和管理任务,制定一部密码领域综合性、基础性法律十分必要。
在核心密码、普通密码方面,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将现行有效的基本制度、特殊管理政策及保障措施法治化;在商用密码方面,充分体现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要求,明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可依法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规定国家对密码实行统一领导。密码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密码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特殊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新时代密码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担负更加繁重的保障和管理任务。密码法立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目的:
1、坚决贯彻党管密码根本原则,落实中央指示批示精神;
2、规范密码应用和管理,促进密码事业发展;
3、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
第二十一条
国家鼓励商用密码技术的研究开发,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用密码市场体系,鼓励和促进商用密码产业发展;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遵循非歧视原则,依法平等对待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商用密码科研,生产,销售,服务,进出口等单位以下统称商用密码从业单位;国家鼓励在外商投资过程中基于自愿原则和商业规则开展商用密码技术合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强制转让商用密码技术,商用密码的科研,生产,销售,服务和进出口,不得损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