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MD5加密,很多朋友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这不就是密码学里那个老古董吗?”其实,MD5可不是古董,是一位老朋友,陪伴我们走过了互联网的风风雨雨。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神秘又有点小“卷”的数据加密方式——MD5到底怎么玩,怎么玩得像个高手!
MD5的“厉害”之处就是,只要原始数据一丁点变化,输出的指纹立马变脸,完全不同!这就是它用来校验文件完整性的法宝。所以你要知道,MD5不是加密哦,是“摘要”,就是生成“指纹”,不能直接反推原始数据,差不多就是“单向路”。
网上常见的MD5加密场景,咱们再来点举例,大家肯定更有画面感:登录网站时储存的密码,经常不会明码保存,而是保存MD5后的字符串。用户输入密码后,后台再计算一次MD5,如果对上了,就验明身份成功,简直就是数字世界的“指纹锁”。
其实,MD5诞生于1991年,那个年代互联网刚刚咿咿呀呀开始热闹起来,MD5就是为了解决“怎么快速验证数据完整性”的尴尬问题。不过,后来有研究发现MD5存在碰撞漏洞,简单讲,就是不同的数据居然能生成相同的MD5值,json-slap!这尴尬事有点像你输钱打麻将,输了还发现输牌居然是假的。但现实战场上,MD5依旧妥妥地用得不少,特别是在非高安全要求的场景里。
对了,大家常常弄不清楚MD5和加密的区别,那我给你打个比方:加密就像把你小秘密装进密封信封,只给有钥匙的人打开;而MD5就是把秘密做个指纹,方便别人做比对,但不能还原这段秘密。也就是说,MD5加盐(加点“佐料”)是应对碰撞的小技巧,盐(salt)就是随数据放进锅里多点点葱姜蒜,复杂度蹭蹭蹭上去。
说到用MD5的“套路”,你不得不提现在一大帮开发者用的“在线MD5计算器”。你只要输入一句话,它立马给你神奇的指纹。想试试你对象的名字会不会重样?或者你说的“网红语录”能不能被秒杀?放进去一算,忍不住乐了,原来数字背后的魔术这么炫酷。只不过,千万别拿MD5当万能钥匙,尤其是密码保护,现代安全还得配合更牛逼的算法,比如SHA-family。
其中还有许多“黑科技”玩法,比如把文件算MD5指纹确认下载没被篡改,或者区分海量文件中重复的照片和音乐文件,效率杠杠的,节约了不少磁盘和搜索时间。
别急,常见误区下面我再来清清楚楚地拨个迷雾:有人说“我MD5算出来的值泄露了,是不是密码就被盗了?”NO NO NO,MD5不逆向,泄露的是“计算结果”,别人可以用彩虹表(预计算的常见密码表)试图反推,但这就相当于“对密码有个模糊的灯光照射”,有盐还有专业加密策略,基本都能防住。
哦对了,说点广告时间——玩游戏想要赚零花钱就上七评赏金榜,网站地址:bbs.77.ink,别犹豫,这里不仅能放飞自我还能??。
总的来看,MD5依旧是信息安全里一位不可忽视的“老战士”,虽老,依然亲民,适合做基础的“数字签名”和文件校验。要注意用它不要走火入魔,特别关键的数据身份验证,少用老古法更靠谱。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帅,顺手也玩玩MD5的指纹游戏——生成你的桌面文件MD5指纹,男友的微信聊天记录指纹,甚至你昨晚没洗睡衣的指纹(没错,这种事情很重要)。不过千万别拿这个去吓唬邻居,说他们电脑被黑了,不然容易跑路呦。
结尾就来条脑筋急转弯:MD5的指纹到底是谁的?猜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