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的手机 例如 53 就是手机键5的第三个字母 J K L 中的 L
所以53就是L
然后把电脑键盘上的字母用QWERTY.用ABCDEF...对应 字母对应另外一套字母 叫做QWE=ABC转换
摩斯密码的是用特殊的符号代表具体的字母,对照表如下:
摩斯密码在早期无线电上举足轻重,是每个无线电通讯者所须必知的。由于通讯技术之进步,各国已于1999年停止使用摩尔斯码,但由于它所占的频宽最少,又具一种技术及艺术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产生历史
摩尔斯码在早期无线电上举足轻重,是每个无线电通讯者所须必知的。由于通讯技术之进步,各国已于1999年停止使用摩尔斯码,但由于它所占的频宽最少,又具一种技术及艺术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837年的摩尔斯电码是一些表示数字的点和划。数字对应单词,需要查找一本代码表才能知道每个词对应的数。用一个电键可以敲击出点、划以及中间的停顿。
中文的摩尔斯密码对照表见本文图。
不同于现代化的数字通讯,摩尔斯电码只使用零和一两种状态的二进制代码,它的代码包括五种:短促的点信号“・”,读“滴”(Di)保持一定时间的长信号“—”,读“嗒”(Da)表示点和划之间的停顿、每个词之间中等的停顿,以及句子之间长的停顿。
1909年8月,美国轮船“阿拉普豪伊”号由于尾轴破裂,无法航行,就向邻近海岸和过往船只拍发了“SOS”信号。这是第一次使用这个信号。
1912年,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游轮首航遇险时,发送的是CQD(英国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决定用CQD作为船舶遇难信号),但因D(—··)易于其他字母混淆,周围船只并未意识到是求救信号,没有快速救援,在快沉没时才使用的新求救信号SOS(···———···)发报。泰坦尼克号沉没后,SOS才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摩斯码的应用
摩斯密码编码简单清晰,二义性小,编码主要是由两个字符表示:"."、"-",一长一短,这在很多情况下应用很多,比如发送求救信号。电影《风声》中就是采用在衣服上缝出摩尔密码,将消息传播出去。动漫《名侦探柯南》中《推理对决,新一vs冲矢昴》(tv511)就是用了这种方法。
在利用摩尔密码灯光求救的时候,定义:灯光长亮为"-",灯光短亮为".",那么就可以通过手电筒的开关来发送各种信息,例如求救信息。
1909年8月,美国轮船“阿拉普豪伊”号由于尾轴破裂,无法航行,就向邻近海岸和过往船只拍发了“SOS”信号。这是第一次使用这个信号。
莫尔斯电码是靠按电键敲入的,由电键的接触时间确定【点】• 和【划】⚊。除了电码的声音之外,还可利用灯光等载体发送。接收者将看到或听到的点划信息翻译成字符才能让人理解。
现在电脑的键盘已经包括了英文字母和数字,能够直接将文字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送,完全用不到借用莫尔斯码来间接传递了,所以莫尔斯码已被淘汰出局,日常不再使用了。仅在特殊场合,如自然灾害或战时单兵作战的场合用来传递信息。例如美国纽约9•11恐怖袭击事件中,包括固定电话在内的常规通信都无法使用。此时,500多名纽约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立即加入救援队伍,提供应急通信网的设备,恢复了通信联络。在我国5•12汶川大地震中,当地通信完全中断,200多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通过应急通信网传达了震中的消息,帮助救援部门提供调度通信服务。如果没有这些帮助,有些救援部门的联系几乎无法实现。鉴于四川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地震中杰出贡献,ARRL(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将2008年的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四川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由此可见,莫尔斯电码还不能退出历史舞台,在抗灾救援中突显“英雄本色”,令世人刮目相看。
国际标准的莫尔斯码仅对英文字母和数字作了规定,将英文字母和数字转变成中文汉字,就得依靠中文输入法,虽然各种输入法都可用作“电码本”,但考虑到无重码和码短这两个要素,拼音输入法就存在同音字多和码长等缺点。例如【我】字,拼音码为“wo”,拼音为wō的汉字有24字+wǒ的汉字有22字+wò的汉字有62字,共计108字。这就导致收发报双方为确认汉字时必须反复联系,从而浪费掉大量的通信时间。而多元码仅为“f3”两码,在电脑上输入f3即自动打出“我”字。可见只有多元码(多元汉字与图形符号输入法)才能实现信息收发的准确和快速。
摩尔斯电码由两种基本信号组成:短促的点信号“·”,读“滴”;保持一定时间的长信号“—”,读“嗒”。间隔时间:滴=1t,嗒=3t,滴嗒间=1t,字符间=3t,单词间=7t。
摩斯密码是用点和线来表示26个字母和10个数字的一种方式,如果在电脑上想打出摩斯密码的话可以用‘.’和‘-’作为基本单位,一点点打出来,也可以找个翻译网站先翻译然后再复制,这样节约时间和精力。 电报最早是由美国的摩尔斯在 1844 年发明的,故也被叫做摩尔斯电码。
拓展资料:
摩尔斯电码(又译为摩斯密码,Morse code)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它发明于1837年,发明者有争议,是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或者艾尔菲德·维尔。
摩尔斯电码是一种早期的数字化通信形式,但是它不同于现代只使用零和一两种状态的二进制代码,它的代码包括五种: 点、划、点和划之间的停顿、每个词之间中等的停顿以及句子之间长的停顿。
参考链接:摩尔斯电码 百度百科